显茂楼
秦山渭水尚悠悠,如何草树迷宫阙。
繁华朱翠尽东流,唯有望楼对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秦岭和曲折的渭水依然不变,可是为什么那些曾经繁华的宫殿和树木现在却成了迷宫?
曾经的繁华盛世和雕梁画栋都已经消散如烟,只剩下孤零零的高楼对着明亮的月亮,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秦山:指秦岭山脉,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境内。
2. 渭水:指渭河,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境内,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3.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或空间遥远。
4. 草树迷宫阙:比喻草木繁茂,使得宫阙变得模糊不清。
5. 繁华朱翠:指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这里代指繁华景象。
6. 东流:形容事物消逝、消失。
7. 望楼:指显茂楼,诗中的主题建筑。
去完善
赏析
《显茂楼》这首诗歌以悠远的秦山、渭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所看到的景象。首先,诗人通过“尚悠悠”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感。接着,通过对“草树迷宫阙”的描述,传达了世事无常、繁华难驻的感慨。然后,诗人用“繁华朱翠尽东流”表达出了繁华盛世的消亡,只剩下孤独的望楼与明亮的月亮相伴。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深沉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显茂楼》是晚唐诗人邵谒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繁华的楼阁,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此时唐朝已经进入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邵谒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创作《显茂楼》时,邵谒正处于人生的高潮期。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员,后因故被贬,离开官场,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因此,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现在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在晚唐时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国家命运感到担忧。他们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邵谒正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