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白鸟歌
水为都,云为庐,芙蓉帐,清盖车,霜裾雪襟素襜襦。
秋空清,秋雨晴,弋者不来渔翁去,孤翘群泳芦花汀。
往来东浦何容与,莫爱稻粱过西渚。
渔翁布罗满葭下,潜教媒子来呼汝。
罥丝漠漠不可见,羽翰一挂脱不去。
汝挂罗,媒子喜,更笑汝愚落他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以水面为家,以云彩为屋,芙蓉帐幕,清凉的车盖,如霜似雪的衣襟和白色的帷幕。秋天的天空高远清澈,秋雨过后天晴,猎人和渔夫都不再出现,只有一群孤独的鹤在水边的芦花丛中。在河岸边悠闲地来来往往,不要因为贪食稻谷和小麦而跨过河岸。渔夫在芦苇荡中捉鱼,却意外地把你当作捕鱼的对象。你把蛛丝挂得太高,让人看不到你的踪迹,但又无法把翅膀上的蛛丝甩掉。当你挂在网罗之上,渔民们喜出望外,为你的愚蠢感到好笑。
去完善
释义
1. 沧洲:指水乡,滨海的地方。
2. 白鸟:白色的鸟,这里指的是鹅。
3. 水为都,云为庐:以水作城墙,以云为房子,形容居住环境的优美。
4. 芙蓉帐,清盖车:芙蓉帐是指用芙蓉织成的华贵帐幕,清盖车是一种以荷叶覆盖的车子,表示车子的华丽。
5. 霜裾雪襟素襜襦:描写穿着华丽的衣饰,素襜襦是指素色的衣衫。
6. 东浦:指东方的水滨。
7. 西渚:西方的洲渚。
8. 笭丝漠漠:形容茂密的芦苇丛。
9. 羽翰:鸟翼,这里指鸟的羽毛。
去完善
赏析
《沧洲白鸟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江景画卷。诗人以水乡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轻盈灵动的形象,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生命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水乡风光:“水为都,云为庐”,展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而“芙蓉帐,清盖车,霜裾雪襟素襜襦”则表现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生活画面。
其次,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时,注重表现各种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秋空清,秋雨晴,弋者不来渔翁去,孤翘群泳芦花汀”,表现了秋天特有的静谧氛围,以及生命在自然中自在游弋的场景。
再者,诗人还通过“往来东浦何容与,莫爱稻粱过西渚”等诗句,传达了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哲学思考。
最后,诗人用幽默的语言调侃了世俗之人的浅薄:“汝挂罗,媒子喜,更笑汝愚落他计。”诗人认为,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
总之,整首诗歌以其细腻柔美的笔触和深厚的人生哲理赢得了千古传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沧洲白鸟歌》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97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张方平(975-1048),字安道,号乐全居士,河南人。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弊政,关注民生;在文学上,他的诗才横溢,尤以描绘自然景色见长。
《沧洲白鸟歌》描述了秋日江边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天风鼓翅鸾鹤舞,白鸟萧萧荻花雨”等诗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又透露出他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表现闲适的生活态度和恬淡的自然景致,这首诗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