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商老赠李少魏
诛茅迟竹君,拂匣见桐孙。
囊箧深倾倒,钟彝细讨论。
只今仙李后,好事阿髯存。
不厌敲门客,时开炙背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诛茅迟竹君,意指:剪除杂乱的茅草,只为了等待竹子生长;而拂匣见桐孙,则意味着打开琴匣,才能见到桐木(象征时间、耐心和品质)的新生。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耐心等待。
囊箧深倾倒,意思是为深入发掘珍藏,不惜倾囊而出;钟彝细讨论,表示对于古董的研究,需要细致的探讨。这里表达了珍惜和研究的精神。
“只今仙李后,好事阿髯存”,指的是现在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之后,总有一些好事者乐于关注和传播这些美好事物,这里的“阿髯”有头发花白、阅历丰富的含义,代表了“好事者”这一群体的年长者和热心人。
最后两句“不厌敲门客,时开炙背轩”,意指对于来拜访的人,无论他们敲门的声音如何,都不感到厌烦;而当时间到了,就会敞开炙背轩,迎接新的朋友。这两句描述了为人处世的态度,不仅温暖待人,而且敞开心扉,拥抱新知。
去完善
释义
1. 诛茅:砍削茅草,指在山林中开荒定居。
2. 迟:等待。
3. 竹君:对竹子的一种尊称,也代指居住之处。
4. 拂匣:打开琴匣。
5. 桐孙:指桐木制成的琴。
6. 囊箧:装满衣物的口袋或箱子。
7. 钟彝:古代的青铜器皿,这里指古物。
8. 讨论:研究、探讨。
9. 仙李:指李少魏的家族世代繁衍不息。
10. 阿髯:此处是形容李商老的须发之白。
11. 厌:满足。
12. 敲门客:拜访者的自谦之词。
13. 时开:不时地开放。
14. 炙背轩:用太阳烘烤背部的地方,常用来比喻休息娱乐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首联以“诛茅迟竹君”比喻建立友谊的过程,以“拂匣见桐孙”象征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颔联则通过“囊箧深倾倒”与“钟彝细讨论”展现了诗人们在学识上的深厚底蕴和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颈联以“只今仙李后”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以“好事阿髯存”传达出友情的重要性;尾联则以“不厌敲门客”和“时开炙背轩”展现出诗人们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洪刍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李商老赠李少魏》是北宋诗人洪刍所创作的。洪刍生活在北宋晚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洪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创作受到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晚期,这段时间内洪刍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并不出色,仕途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在这一点上,他与诗中的主人公李商老和李少魏有着相似之处。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文坛盛行着一种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诗歌,这种诗歌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情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洪刍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一派的影响。这首诗就是他对这种豪放派诗歌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