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是谁让她独自承受这份无人知晓的忧愁?又让明月将清辉洒在她那如流黄般黯然的心上?

去完善
释义
流黄:一种淡黄色的绢布,这里暗喻忧愁。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开篇以“郁金堂”和“玳瑁梁”点明少妇生活的奢华环境,但这种物质富足却无法填补内心的孤寂。接着,“海燕双栖”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她的形单影只。颔联通过“寒砧催木叶”的秋景描写,巧妙地将自然变化与人情牵连起来,同时引出“十年征戍”的深沉怀念。颈联从空间角度展开,“白狼河北”与“丹凤城南”遥相呼应,既表现了距离的遥远,也暗示了音讯隔绝带来的痛苦。尾联则直抒胸臆,借问句强化情感张力,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位少妇的幽怨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唐时期,正值大唐帝国开疆拓土、频繁用兵的时代。沈佺期时任朝廷官员,目睹了无数将士离乡背井、远赴边塞的悲壮场景。诗人借一位闺中少妇思念戍边丈夫的深情,抒发对战争带给百姓离别的感慨。诗中的“十年征戍”和"白狼河北"等词句,暗含着当时唐朝与高句丽、突厥等外族长期征战的历史背景。这位少妇独守空闺的惆怅,正是那个时代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