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秋夕
风战枯桐敲纸窗,拥裘无寐夜偏长。
樵楼三鼓夜将午,云雁数声天正霜。
寓世此身惊逆旅,宽怀何处不吾乡。
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吹梧桐敲打着窗户,寒冷夜晚漫长难以入睡。
三更半夜楼上的钟鸣响,云中的大雁在天寒地冻中传来几声哀鸣。
寄居世上总是颠沛流离,心中宽慰无论哪里都是故乡。
江边的风景每天都在陶醉,美酒佳肴、蟹肥果香让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释义
1. 真山民:元代诗人,字裕之,号真山民,生平不详。
2. 风战枯桐:战,形容风声如战斗般呼啸;枯桐,指梧桐树。此句描绘风吹过枯萎的梧桐树发出声响。
3. 敲纸窗:纸窗,用纸张糊制的窗户;敲,指风声拍打窗户。
4. 拥裘无寐:拥裘,披着毛皮衣物保暖;无寐,无法入睡。
5. 夜偏长:表示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6. 樵楼:古代用以报时的楼台。
7. 三鼓:古代夜间分为五鼓,第三鼓约在深夜1点到3点之间。
8. 夜将午:午夜将至。
9. 云雁数声:云雁,高空中的大雁;数声,几声。
10. 天正霜:天气正是寒冷之时。
11. 寓世此身:寓世,寄身于世;此身,这个身躯。
12. 逆旅:旅途,此处寓意人生短暂如过客。
13. 宽怀何处不吾乡:宽怀,放松心情;吾乡,家乡。意为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态宽和,便可感受到家乡的温馨。
14. 江头风景:江头,江边;风景,景色。
15. 日堪醉:每天都可以沉醉于其中。
16. 酒美蟹肥橙橘香:美酒甘醇,螃蟹肥美,橙子与橘子香气四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作者心境的诗。诗中通过“风战枯桐敲纸窗”、“云雁数声天正霜”等生动的景象描写秋天的肃杀气氛。同时诗人以“拥裘无寐夜偏长”来表达对漫长黑夜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寓世此身惊逆旅”则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的感受,希望找到心灵的宽慰之地。诗人最后借“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嘉秋夕》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王毓敏)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北方中原地区的金国和蒙古族的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外部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真山民作为一名士人,他关注时事,忧国忧民,但他的诗歌更多地表现了他个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方面,真山民曾担任过温州府学的教授,后辞官归隐。他在诗歌中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反映了他在这期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在《永嘉秋夕》中,真山民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他以深沉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淡泊名利、坚守情操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