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念奴娇·石头城

标题包含
念奴娇·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举人,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并在灾荒年间挺...查看更多
雅思_1564
去完善

译文
千丈悬崖上,借助锋利的刀具,雕刻出城市的轮廓。金碧辉煌的城市绵延不绝,浩渺的江水滔滔向前。王浚的战舰扬帆起航,军旗指向远方,顺风顺水无需停泊。船头的火炬照亮黑暗,轻易地焚烧断了铁链。 而春天离开秋天到来,烟雨蒙蒙,万只大雁在天空翱翔。它们诉说着六个朝代的兴衰往事,哀鸣着孝陵的殿堂楼阁。山色显得苍茫,江水流得湍急,浪潮击打着空荡荡的城墙。几声渔夫的笛音,伴随着芦苇丛中的风起云涌。
雅思_1564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悬岩千尺:形容城墙之高。 2. 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用欧洲和吴国的武器来比喻城墙的坚固。 3.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描述船只战旗的场景。 4. 风利何曾泊:风力强劲,船不需要靠岸停泊。 5. 等闲烧断铁索:轻易地烧断了铁链。 6. 一江烟雨:形容长江上的雾气。 7. 万点征鸿掠:描述大雁飞过的场景。 8. 叫尽六朝兴废事:讲述南京历史上的兴衰故事。 9. 叫断孝陵殿阁:指声音之大,使得孝陵的宫殿都为之震动。 10. 山色苍凉:描绘了山水的景象。 11. 江流悍急:描述水流湍急。 12. 潮打空城脚:指江水拍打空城的底部。 13. 数声渔笛:几声渔人的笛声。 14. 芦花风起作作:风吹过芦花,引起一阵阵的声响。
雅思_1564
去完善
赏析
《念奴娇·石头城》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古城南京的历史沧桑与地理形胜,通过对比古今变化,感慨历史兴衰,使人们认识到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得深沉的历史思考融入到了深邃的自然景观之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雅思_1564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石头城》是清代著名文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石头城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于南京这座古城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思。 创作时间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这时中国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也潜伏着社会矛盾,尤其是土地问题。郑燮作为一个文人,对民生疾苦深感忧虑。 郑燮的个性特立独行,他的作品充满真情实感,直面社会现实。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追求人生的真实和自由。这一时期,郑燮的生命历程颇为曲折,他曾多次赴京赶考,却屡屡不中。后来他在山东范县、潍县做官,其间关注民众生计,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却因不愿逢迎上司,被罢官。 因此,这首词一方面表现了郑燮在南京石头城的历史遗迹中追寻过去的辉煌,一方面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善恶。通过这幅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郑燮的内心世界和忧国忧民的情操,这也是《念奴娇·石头城》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
雅思_1564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