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别吕山人
疎钟兼漏尽,曙色照青氛。
栖鹤出高树,山人归白云。
月盈期重宿,丹熟约相分。
羡入秋风洞,幽泉仔细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疏钟:稀疏的钟声。
2. 兼漏尽:表示夜深人静。
3. 青氛:指春天清新的气息。
4. 栖鹤:栖息的鹤。
5. 月盈:月圆之夜。
6. 期重宿:期待再次相聚住宿。
7. 丹熟:丹药炼成。
8. 约相分:约定一起享用。
9. 秋风洞:可能指的是传说中风穴山的风穴,寓意进入仙界。
10. 幽泉:清幽的泉水,象征仙境之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早晨离别画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吕山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诗中“疎钟兼漏尽,曙色照青氛”一句,通过钟声、漏尽、曙色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为接下来的离别场景做了铺垫。接下来的诗句如“栖鹤出高树,山人归白云”则形象地描述了吕山人隐逸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在诗的结尾部分,“月盈期重宿,丹熟约相分”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约定。这里的“月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丹熟”则暗示着友情如同炼丹一般逐渐成熟。最后一句“羡入秋风洞,幽泉仔细闻”则以秋风洞中的幽泉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吕山人生活环境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节奏和谐,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别吕山人》是唐朝诗人刘得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晚期,具体年份不详。在这个时期,唐帝国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诗人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得仁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与吕山人的友情深厚,两人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苦和挑战。然而,人生的离别总是难免的,这次分别可能意味着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再相见。因此,刘得仁在送别吕山人的时刻,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得仁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对社会的关注,展现了唐代中晚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