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夜晚的时光无比宝贵,花儿散发着宜人的香气,月亮也显得那么柔和。高楼亭台的歌声和乐声轻柔悠扬,而夜晚的庭院里,秋千静静地挂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春宵】:春天的夜晚。
【一刻】:形容时间短暂,片刻。这里指代整个春天。
【千金】:珍贵的东西。这里以金子来比喻春天的美好时光。
【花有清香】:花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月有阴】:月亮的阴影。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的柔和。
【歌管楼台】:歌舞升平的场所,指富贵人家的庭院。
【声细细】:声音轻柔。
【秋千院落】:指女子居住的院落。
【夜沉沉】:夜晚寂静深沉。

去完善
赏析
《春宵》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描绘春天夜景的七言绝句。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春天夜晚时光的美好和珍贵。接下来两句“花有清香月有阴”和“歌管楼台声细细”则分别描述了春天的花香、月光以及远处楼台的乐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夜图景。最后一句“秋千院落夜沉沉”则将视角转向近处的庭院,通过秋千在夜色中的影子,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宁静和美好。这首诗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宵》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在这个时期,苏轼经历了宦海浮沉,先是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到杭州,后来又被任命为密州太守,后来又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然遭遇挫折,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在宋神宗的统治下,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等问题日益凸显。苏轼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政治家,对这些现象深为忧虑,他的许多诗歌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深关切。
《春宵》这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在这首诗中,苏轼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