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标题包含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SPL4059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徐徐的门和石潭时感谢雨水,路上吟咏了五首诗.这个潭位于城市的东边20里处,经常跟随着泗水的涨落而改变它的清澈或混浊. 纷纷扬扬的花瓣落在你的衣服和围巾上,村子里的南头北头都回响着蚕茧抽丝的声音,牛群的蓑衣映衬着古老的柳树和叫卖的黄瓜. 在酒意中行走得疲惫并且想要小睡一会,太阳已经高高挂起,人感到口渴便随意想找点茶水解渴,轻轻地敲开那户农家的大门试着向他们要点茶水。
SPL4059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簌簌:拟声词,形容枣花落下的声音。 2. 徐门:指徐州城门。 3. 石潭:潭名,位于徐州城东二十里处。 4. 谢雨:感谢雨水滋润田地。 5. 泗水:流经山东的河流。 6. 响缲车:形容蚕桑业兴旺的景象。 7. 牛衣:用麻编织的覆盖物,用来保护牛免受寒冷和潮湿的影响。 8. 野人家:指农村中的普通家庭。
SPL4059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苏轼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 “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枣花在衣襟上簌簌落下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和自然。 “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两句,分别描绘了村里的缫车和卖黄瓜的场景,展现了农村的繁荣和生机。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疲惫不堪,想要找地方休息解渴的心情。 最后一句“敲门试问野人家”,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风光的欣赏。
SPL4059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初夏创作的一首词。此时苏轼在徐州任知州,他关心民生,推行农业改革,深得百姓拥戴。然而,在政治斗争中,苏轼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陷入人生低谷。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热爱大自然,关注百姓的疾苦。这首词正是他在闲暇之余欣赏田园风光时所作,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品质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
SPL4059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