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
缓行循翠麓,凝睇俯清湾。
舟楫芦花外,江山夕照间。
天寒虽日短,岁晚亦身闲。
高树梅初发,与君相共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缓慢沿着青翠的山坡行走,目不转睛地俯瞰清澈的水湾。
船只在芦苇丛中荡漾,江山的美丽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更加壮观。
天气寒冷时白昼会变短,虽然已经是年底但内心依然平静悠闲。
高高的树上梅花初开,我将与你一同去欣赏。
去完善
释义
《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腊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通常要祭祀祖先和神灵。
2. 朱学谕:诗人的朋友,官职为学谕,主要负责学校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
3. 翠麓亭:位于山间的一处亭子,因为周围植被丰富,故得名翠麓亭。
4. 缓行:慢慢地行走。
5. 凝睇:目不转睛地看,形容专注地观看。
6. 清湾:清澈的水湾。
7. 舟楫:船的意思,这里指代水面上的船只。
8. 芦花:芦苇的花,通常呈白色,此处用来形容水面的景象。
9. 天寒:天气寒冷的意思。
10. 日短:白天的时间变短,意指冬天昼短夜长。
11. 岁晚:年底,一年将尽的时候。
12. 高树:高大的树木。
13. 梅初发:梅花刚刚开花。
14. 君:这里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和诗人与友人共游的诗歌。首联“缓行循翠麓,凝睇俯清湾”描述了诗人和友人在山间缓慢行走,欣赏着山下的美景。颔联“舟楫芦花外,江山夕照间”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美景,夕阳映照在江面上,船只在芦花丛中若隐若现。颈联“天寒虽日短,岁晚亦身闲”表达了虽然天气寒冷,但诗人依然感到身心愉悦,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暂时抛开繁忙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尾联“高树梅初发,与君相共攀”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一起欣赏梅花盛开的景象,体现了他们的深厚友情。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悠游自在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90年至1264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内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徐玑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成为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然而,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失利,直到晚年才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知县。这首《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徐玑通过描绘与友人一起游览翠麓亭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徐玑诗歌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