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村寄题三首 其一
春入桃村烂熳红,纷纷来觅武陵踪。
武陵不在千山外,只在先生一笑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桃花村灿烂如红,纷至沓来寻找桃花源的踪迹。桃花源并不在千重山之外,它就在先生微笑的瞬间。
去完善
释义
1. "桃村":指桃花盛开的村庄,这里可以理解为钱时所处的地方,是诗人的故乡或生活地。
2. "烂熳红":形容桃花盛开时的艳丽景象。烂熳,即烂漫,意为色彩艳丽。
3. "武陵":此处武陵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位于湖南常德一带,因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而广为人知。诗人借此比喻理想的避世之地。
4. "千山外":意指武陵离诗人所在的桃村不远。千山,泛指众多的山脉。
5. "先生":指的是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尤其是桃花村的美丽景色。诗人以“武陵”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认为,真正的桃花源并不仅仅存在于遥远的远方,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村寄题三首 其一》是中国南宋诗人钱时的代表作之一,具体创作年代无法详考,但大致可以确定是在宋宁宗年间(1195年-1224年在位)。钱时以《四书五经》为学习之本,尤其擅长程朱理学的诠释,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学者。
在《桃村寄题三首 其一》这首诗中,钱时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图:村中桃花盛开,篱笆围墙环绕,鸡犬相闻,一片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景象。此诗传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纯朴的热爱。
在创作此诗的宋宁宗时期,正值南宋后期,金兵南下,宋室南渡,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反思时政,追求个人精神的超脱与升华,纷纷投身于文学、哲学等学术研究,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钱时身为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家学者,面对时代的动荡,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和使命,但他同时也渴望从喧嚣纷扰中解脱出来,寻找一处宁静的家园。因此,这首《桃村寄题三首 其一》既体现了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在那个动乱年代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