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折杨柳

标题包含
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张九龄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查看更多
mingown
去完善

译文
轻盈地摘下柳枝,赠予远方的爱人。这枝柳虽不贵重,却代表着故乡的春天。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鲜花比不上新鲜的盛开。更令人担忧的是边疆征战的战士,他们的容颜在风霜中逐渐老去。
mingown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杨柳:即折柳赠别。古代离别时,有折杨柳枝相赠的习俗。 2. 纤纤:形容柔弱、细长的样子。 3. 迟景:晚景,指夕阳西下时的景色。 4. 芳菲:花草的芳香,此处指春天。 5. 征戍客:出征或戍守边疆的人。
mingown
去完善
赏析
《折杨柳》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与心情。前两句“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以纤细的柳枝比喻深厚的情感,表达诗人手持柳枝赠别情人的情境,体现离别的沉重。接下来“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留恋和对春天的珍爱。 诗人借“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传达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感慨。最后“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一句,既表达了对征战戍边的将士的关切,又揭示了战乱中人们青春不再的现实。全诗通过写杨柳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和祝愿,展现了离别的伤感和世事的无常。
mingow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杨柳》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大唐盛世。 在这段时间里,张九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曾担任过吏部尚书、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对朝廷的政治、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贞观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九龄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他的作品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描绘国家和民族风貌的作品。这首《折杨柳》便是其中一首以咏柳为主题的优秀代表之作。
mingow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