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亭子边的树木下,叶片纷纷扬扬落下,原野中的菊花盛开得金黄一片。登高望远,满眼都是秋天的气息,时间临近重阳节。回想当年在彭门的岁月里,众多将士驻扎在平原上,在高远的古代球场上举行宴会。缅怀古时的英雄事迹,谈论国家兴衰,把酒对剑以壮胸怀。
感叹岁月的流转,回忆过去的时光,心中的凄凉更甚。那时身边的英才俊杰,多半已经离世。想想自己这一生豪情壮志,却自嘲笑如今的白发苍苍,飘零在五湖四海。功名利禄之心已然过去,这份情意只寄托于清澈的酒杯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亭皋:即水边平地,也指在水边的楼台亭阁。
2. 木叶下:树叶落下的景象。
3. 原隰(xí):原野低湿的地方。
4. 彭门:指北宋时期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一带。
5. 千骑云屯:形容军队驻扎的壮观场面。
6. 高宴:盛大的宴会。
7. 古球场:古代的竞技场或战场遗址。
8. 吊古:凭吊古代的事物,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9. 流年:流逝的时光。
10. 思往事:回想过去的事情。
11. 重凄凉:更加感到悲哀冷清。
12. 当时:指在彭门的时候。
13. 坐间:参加宴会的人当中。
14. 英俊:才识出众的人。
15. 凋亡:死亡。
16. 慨念:感慨地回顾。
17. 平生:一生。
18. 豪放:豪爽奔放的性格。
19. 自笑:自我嘲笑。
20. 霜鬓:白头发,比喻年纪老。
21. 水云乡: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22. 已矣:表示一切都结束了。
23. 功名志:追求功名的愿望。
24. 清觞(shāng):清洁的酒杯,这里指代饮酒。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感叹时光流逝和缅怀昔日英豪的宋词。词人以“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开篇,展现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接下来,词人通过回忆昔日的盛况,如“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表现了那时的英勇豪迈之气。然而时光荏苒,曾经的英豪已多凋零,词人也不禁心生悲凉,“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流露出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最后,词人以“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结尾,表明了放下过去的辉煌,以酒浇愁的无奈心情。这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为宋代词人蔡伸所创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9年。当时金国入侵,战乱频繁,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局势动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蔡伸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
此期间,蔡伸在人生道路上历经磨难。他曾先后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但后因党派之争受到排挤,被贬谪至地方。这段时期,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起伏不定,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面对国家危机,许多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蔡伸在《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一词中,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渴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