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徐提干移居之问

标题包含
答徐提干移居之问
借居僧榻淡于僧,欲筑三间屋未能。 诸盗忽闻黄榜捷,空园亦喜绿阴增。 梅天气湿常留火,草岸蚊多懒近灯。 自笑病衰无可用,梦中檄就笔飞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时居住在僧人床铺之上比僧人还要淡泊,想要建起三间房屋却无法实现。 突然听到金榜题名的好消息,空空如也的院子里也为绿色植被增加而喜悦。 梅雨季节湿气重常常要生火取暖,草丛边的蚊子多了连灯火都不愿意靠近。 自我嘲笑因病衰弱无法发挥作用,只在梦境中挥毫笔墨书写檄文来表现。
去完善
释义
1. 借居:暂时租住的房屋。 2. 僧榻:僧人居住的床铺。 3. 三间屋:指平民的住房规格。 4. 黄榜:皇帝发布的公告或命令。 5. 梅天:黄梅天,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天气现象。 6.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者声讨的文书。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戴栩在答徐提干关于移居问题时的内心感受。首联“借居僧榻淡于僧,欲筑三间屋未能”,表达了诗人在僧侣生活的淡泊与宁静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但他心中依然渴望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居所。颔联“诸盗忽闻黄榜捷,空园亦喜绿阴增”,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家园的期待与希望。颈联“梅天气湿常留火,草岸蚊多懒近灯”,揭示了诗人在梅雨季节和蚊虫肆虐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尾联“自笑病衰无可用,梦中檄就笔飞腾”,则表现出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戴栩坚韧的生活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徐提干移居之问》是南宋诗人戴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 戴栩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是一介书生,学识渊博,志趣高雅。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人生遭遇挫折。尽管在官场不得意,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以诗文为伴,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戴栩与友人徐提干交情甚好,常有诗歌唱和。有一天,徐提干向他请教关于移居的问题,他便写下了这首《答徐提干移居之问》来回答。在这首诗中,戴栩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希望能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