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五更漏尽醉魂醒,谁富胸中十万兵。
如昔襄阳坚砥柱,至今江左屹金城。
南来铁马吹唇沸,北去铜人泪眼盈。
闻说钱塘风景异,胥涛犹有不平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深夜的酒席散场之后,我逐渐清醒过来。谁能拥有十万雄兵的强大心脏呢?想当年襄阳城里意志坚定,现在依旧屹立在江南地带。来自南方的铁骑狂风暴雨般涌来,而北方的铁器锻造者却泪流满盈。听说杭州的美丽景色不同凡响,连波涛汹涌的钱塘江都有它的不平之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感旧:回顾过去的事。
2. 五更:古代计时单位,夜间分为五更,这里指深夜时分。
3. 漏尽:古代用漏壶计时的方法,指时间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4. 醉魂醒:醉酒后的神志清醒过来。
5. 富胸中十万兵:形容文人才思敏捷,学识丰富。
6. 襄阳:位于湖北省的襄阳市,这里用来代指抗金将领岳飞。
7. 江左:长江下游一带,这里用来代指江南地区。
8. 金城:金属制成的城墙,比喻坚固的防御。
9. 南来铁马:指南宋抗金战争中的骑兵部队。
10. 北去铜人:指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携带的铜人像。
11. 钱塘:浙江省杭州市的古称,这里用来代指杭州。
12. 胥涛:传说伍子胥自刎后,其魂魄化为波涛,故称“胥涛”,此处用以象征抵抗外敌的情绪。
13. 不平鸣:指因愤怒或悲伤而发出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感旧》彭秋宇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战争的感慨和怀念之情。首联描绘了五更时分,诗人酒醉初醒,思绪万千的画面。颔联以古代襄阳和江左的金城为例,比喻国家坚固的防御体系。颈联描述了南北战争的场景,铁马铮铮,战鼓擂响,铜人含泪,场面悲壮。尾联则以钱塘江潮为背景,暗含了对历史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旧》是清代诗人彭秋宇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清朝中期,此时彭秋宇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事业受阻,家庭不和,心情忧郁。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他通过对往事的回顾,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文人,彭秋宇对社会的矛盾和民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