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冬
祸乱方来苦不禁,此生谁料有如今。
四郊云扰旌旗影,诸阃风寒社稷心。
杞国有人忧凛凛,桃源无路入深深。
少陵野老怀忠愤,醉里攒眉强自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
正身处混乱与苦难之中,谁能预料到如今的状况。
周边四境战火连绵,国家安危悬在人心。
忧心忡忡如杞人忧天,桃源美景再难求觅。
杜甫般的忠诚热情,只能在醉中勉强抒怀。
去完善
释义
1. 乙亥:古代的一种干支纪年法。
2. 彭秋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3. 祸乱方来:指战争或社会动荡刚刚发生。
4. 苦不禁:形容生活困苦,难以忍受。
5. 讵料:意料之外,没想到。
6. 四郊:城外四面之地。
7. 云扰:像云雾一样混乱。
8. 旌旗:军队的旗帜。
9. 诸阃:各处的诸侯或地方长官。
10. 社稷:国家。
11. 杞国有人忧:语出《列子·天瑞篇》中“杞人忧天”的故事。杞人担忧天空会塌下来压死自己,比喻过虑。
12. 桃源无路:《桃花源记》中的故事,这里用来表示隐居避世的地方无法找到。
13. 少陵野老:杜甫的自称,这里代指杜甫。
14. 忠愤:忠诚正直但充满悲愤之情。
15. 攒眉:皱眉,形容忧愁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乙亥冬》描绘了战争与混乱带给人们的苦痛。首联写到了突发的祸乱让人们陷入困境,此生的苦难料想不及。颔联则通过“云扰”和“风寒”两个意象描绘了战火中的景象,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颈联以杞人忧天这一典故传达出人们的忧虑之情,而桃源无路则意味着战乱时期人们无法找到安宁的生活空间。尾联提到杜甫这位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人,他以醉酒解忧,却又在醉中凝眉思索,抒发了心中的愤怒与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既是对国家危机的哀叹,也是对自己无法力挽狂澜的无奈和遗憾。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生灵涂炭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亥冬》是明朝诗人彭秋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具体时间可确定为公元1579年。在这一年冬天,彭秋宇因为人生际遇而触发了诗意,描绘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心境。
这一时期的明朝正处于嘉靖、万历年间,时局相对稳定。然而朝廷内部的矛盾逐渐加深,政治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彭秋宇作为一位读书人,深感世事沧桑,于是在乙亥冬天写下了这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篇。
诗中,彭秋宇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如“秋林落叶”、“梅花初放”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同时,他也以“独饮村家”的孤独形象,展现了自己在复杂社会现实中的无奈和惆怅。这种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