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上师溃

标题包含
江上师溃
江上西风督戍秋,国人延颈捷随收。 中宵弃甲三军溃,往岁藏已经百战休。 甚羡虞公前采石,可怜下谓后雷州。 诸贤着意筹新局,嫠妇如今正有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上的西风催促着秋天的到来,人们翘首以盼胜利的果实。然而,夜里军队突然放弃战斗,士兵溃败逃离。回想过去,大家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争和疲惫。曾几何时,对古时的英勇之士敬仰万分,又曾对如今的落后之人感到痛惜。现在,诸位贤达正寻求新的战略来重整局面,寡妇们则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上:江边、河岸。 2. 西风:秋风。 3. 督戍:指负责督察边防的官员。 4. 国人:指全国人民。 5. 延颈:形容盼望的心情。 6. 中宵:半夜。 7. 弃甲:扔掉盔甲,表示失败逃跑。 8. 三军:古代诸侯大国三军,分左、中、右。 9. 往岁:往年。 10. 藏弓:引申为战争结束。 11. 虞公: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 12. 采石:山名,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长江东岸。 13. 下谓:历史上没有找到对应人物,可能是诗词作者的误用或者错别字,因此无法给出详细注释。 14. 雷州: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湛江市。 15. 诸贤:众多贤能之人。 16. 着意:用心、专注。 17. 筹新局:筹划新的局面。 18. 嫠妇:寡妇。 19. 正有忧:正在担忧。
去完善
赏析
彭秋宇的《江上师溃》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现了战争的无常和民心的向背。首句“江上西风督戍秋”描绘了战时的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艰苦环境。次句“国人延颈捷随收”则展现了民众渴望和平、追求胜利的愿望。接下来的“中宵弃甲三军溃,往岁藏已经百战休”描述了战争中的一次溃败,突显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而“甚羡虞公前采石,可怜下谓后雷州”一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虞公采石山一战以弱胜强,而所谓下谓雷州之役则展示了战败后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结尾两句“诸贤着意筹新局,嫠妇如今正有忧”更是呼吁统治者要着眼民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全诗以史为鉴,寓情于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师溃》是明代诗人彭秋宇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期,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这个时期,明朝国力逐渐衰弱,内外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彭秋宇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时局影响。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考取功名,后在家乡从事教育,教授弟子读书识字。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在彭秋宇生活的时代,明朝末期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些时代背景使彭秋宇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