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四首 其二
日日宴酒肉,厚道似任黎。床头金忽尽,转眼已云泥。更使暗中箭,按剑难防堤。酒肉可饲犬,卓识让山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沉浸在盛宴和美酒佳肴中,纯朴得就像个好人。但当床头的金子耗尽时,转眼间就陷入了困境。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提防背后的冷箭,拔出剑来防卫是那么困难。这些酒肉可以喂狗,真正的远见和智慧要让贤给那些像山一样坚定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日日宴酒肉":这里描绘的是每天参加宴会,享受着美酒佳肴的生活。
2. "厚道似任黎":这里的"厚道"指的是诚实质朴的品行,"任黎"是作者的自比,作者将自己比作一个诚实质朴的人。
3. "床头金忽尽":这里的"床头金"指的是床头的钱财,"忽尽"是说这些财富突然间就花光了。
4. "转眼已云泥":这里的"云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相差极大,形容地位或境况的巨大差异。这句诗表示钱财耗尽后,生活境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5. "更使暗中箭":这句诗比喻在背后遭受诽谤或者陷害。
6. "按剑难防堤":这里的"按剑"表示做好防范的准备,"防堤"是指防止堤坝溃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做好了防备,也难以防止背后的暗箭伤人。
7. "酒肉可饲犬":这句诗表示对于酒肉之类的东西,只能用来喂养狗。
8. "卓识让山妻":这里的"卓识"是指卓越的见识,"山妻"是对妻子的谦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卓越的见识,却不如自己的妻子。
去完善
赏析
《偶得四首·其二》是清朝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表达人生哲学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境遇变化,以及作者在面对这种变化的内心感受。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日日宴酒肉,厚道似任黎。”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富贵时的场景,每日饮酒吃肉,生活奢侈。作者将这种生活与历史上的忠臣任黎相比较,表现了主人公的豪爽和豁达。
“床头金忽尽,转眼已云泥。”这里,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的财产瞬间消失的情景,表达了财富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的观点。同时,“云泥”一词也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从云端跌落到泥土般的困境。
“更使暗中箭,按剑难防堤。”这句是说在人生道路上,除了财产上的挫折,还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作者以“暗中箭”比喻这些困扰,形象生动。同时也表达了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即使做好了防备也难以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
“酒肉可饲犬,卓识让山妻!”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作者以“酒肉可饲犬”来形容富贵生活的空虚和毫无意义,认为只有卓越的见识和智慧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而“卓识让山妻”则暗示了主人公的妻子具有与他相同的高尚品质,夫妻二人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提醒人们要珍视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财富,而非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得四首 其二》是清朝诗人王松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关切。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松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列强的侵略使得国家民族危亡。诗人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抵抗外侮,保卫家园。
此外,王松本人在当时也有着颇为复杂的人生际遇。他曾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但在科场上屡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后来,他投身于抗英斗争,但因种种原因而遭受挫折,一度陷入困境。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更为深切,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