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
业业扶重蕊,微风动弱枝。
北人言语巧,史作菊酴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兢兢业业扶持着重瓣的花朵,微风吹动着柔弱的枝条。北方人的语言如此巧妙,以至于把这种植物称为菊花和荼醾的结合体。
去完善
释义
《酴醾》:本诗描绘的是一种名为“酴醾”的植物。在古代,人们将其误认为是菊花的一种,所以称它为“菊酴醾”。
1. 业业扶重蕊:形容酴醾的花蕊众多且密集,如同一朵朵的小菊花紧紧簇拥在一起。
2. 扶重蕊:指花蕊繁茂,紧密排列在一起。
3. 微风动弱枝:形容在微风的吹拂下,酴醾的枝条轻轻摇曳。
4. 北人言语巧:这里可能是说北方人在描述植物时很擅长用词语来表达,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地理文化差异。
5. 史作菊酴醾:意指古代的人们将酴醾误认为是一种名叫“菊”的植物。这里的“史”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书籍记载或者口头传说。
去完善
赏析
《酴醾》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酴醾花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业业扶重蕊”描绘了酴醾花的形态,展现出其盛开时繁茂的景象。而“微风动弱枝”则表现出了花枝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北人言语巧,史作菊酴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酴醾花的独特认识,他将这种花与北方人的巧言善辩相联系,体现出一种幽默诙谐的风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酴醾》是宋代诗人徐玑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末年,此时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农民起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徐玑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
徐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成年后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在北宋末年的政治斗争中,他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信念,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在这首诗中,徐玑通过对酴醾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将酴醾花比喻为国家的危机,暗示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希望国家能够度过难关,迎来新的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这首《酴醾》诗是在北宋末年国家动荡时期,由一位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人创作的。诗人通过描述酴醾花的美丽和凋零,表达了国家面临的危机,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