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薛景石瓜庐
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
自锄畦上草,不放手中书。
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
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哪里有瓜庐呢?在一片平静的湖泊旁,占地约四亩。
瓜庐的主人亲手拔除田畦里的杂草,忙得不亦乐乎,连手中的书都暂时放下。
别人从远方来请书法,童子悠闲地去湖边垂钓。
住在山上的村民,却对水边的住所心生羡慕。
去完善
释义
1. 薛景石:薛景石是南宋时的一位文人,字景石。
2. 瓜庐:即西瓜地边的茅屋,这里指薛景石居住的地方。
3. 平湖:指湖面宽广平静的水域,这里是作者想象中的景色。
4. 四亩余:约两亩地,形容面积不大。
5. 畦上草:田埂上的杂草。
6. 放:放下,这里指不读书。
7. 人远来求字:指有人从远方来请求薛景石写字。
8. 童闲去钓鱼:指薛景石的童子在闲暇时去钓鱼。
9. 山民山上住:住在山里的百姓住在山上。
10. 却羡水边居:却羡慕居住在湖边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题薛景石瓜庐》徐照
赏析:
诗人以平静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卷。首联点明地点和面积,以“何地”的设问激发读者的兴趣。颔联则描绘主人勤奋劳作的形象,通过“自锄”“不放”两个动作展现出其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颈联通过叙述客人来访和童子钓鱼的场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尾联则以“山民”羡慕“水边居”这一反差,揭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画面生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薛景石瓜庐》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在夏日炎炎的季节,诗人置身于幽静的瓜庐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下面我们结合诗人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动机。
首先,从诗人徐照的生平来看,他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南宋初年。这一时期正是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入侵使得民众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因此成为了许多文人士大夫避世的理想之地。在这种背景下,徐照也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涯。
其次,我们从时代背景来分析。此时正值南宋初期,朝廷虽然偏安江南,但依旧延续了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选拔文人士大夫。这使得许多文人学子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来说,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后,我们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照会创作出《题薛景石瓜庐》这样一首诗歌。在这个夏日的午后,诗人身处幽静的瓜庐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美好的感受让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歌实际上是对诗人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