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落叶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晓露初凝,清晨微凉的阳光照在树林上,远望中的故乡景象凄凉而孤寂。落叶纷纷扬扬,飘落在大门前荒芜的小径上,显得格外安静。渭水的风吹过来,洞庭湖的波浪涌起,又是秋天的时候。那些隐藏在远处高峰之间的山路,再也没有人走到了。
之前题诗的地方已经找不到,只有回忆里的皇宫沟渠仿佛暗流在环绕。寒蝉还在悲鸣,鸿雁将要飞过,此时的情感如同波涛翻滚。窗外树叶的影子随风翻动,石阶上落叶的声音不停敲打着,这种情景下的忧愁让人难以承受。不知道我的房子现在在哪里,只希望今晚回家的时候,满地的落叶能得到清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晓霜:早晨的霜露。
2. 著:附着。
3. 青林:青山绿林。
4. 故国:故乡。
5. 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
6. 渭水:指陕西境内的渭河。
7. 洞庭:湖南的洞庭湖。
8. 秋杪:深秋时期。
9. 重涯:深远的地方。
10. 千峰:众多的山峰。
11. 前度题红:此处指红叶。
12. 杳杳:遥远的样子。
13. 宫沟:皇宫中的水沟。
14. 暗流空绕:指水流无声地流淌。
15. 啼螀:指蝉鸣。
16. 飞鸿:指鸿雁。
17. 乱影翻窗:指落叶飘洒在窗户上。
18. 碎声敲砌:指落叶落在台阶上的声音。
19. 吾庐:我的家。
20. 只应:大概只有。

去完善
赏析
《水龙吟·落叶》这首词以落叶为主题,生动描绘了深秋的景象。首句“晓霜初著青林”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展示了清晨寒霜降临的景色。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落叶的数量和状态,渲染了一种孤独、荒凉的氛围。“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这三个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秋风萧瑟的场景,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寂寥之感。
下阙开始,作者回忆了从前题诗的时光,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啼螀未歇,飞鸿欲过”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使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延续。结尾部分,“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描绘了落叶的声音和形状,表现出了深重的忧虑和哀愁。最后一句“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传达出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悲伤。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无尽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落叶》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王沂孙创作的,具体时间虽无从得知,但据推断应该是在宋末元初时期。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蒙古的攻击下逐渐走向衰落,国土沦丧,百姓疾苦,词人在目睹了这些历史变故后,产生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王沂孙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他曾入元为官,内心矛盾重重。作为一个词人,他试图通过文字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感,如《水龙吟·落叶》中“又随春雪,飘零幽圃”的感慨,以及“落叶西山,冷函秋肃”的悲哀。
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国家的命运之外,词人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与家人分离,颠沛流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