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朱道士不遇题山扉
闲来松下叩仙家,惟见山扉掩碧霞。
步绕篱根霜屦滑,已将心事语黄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来到松树下探访神仙人家,只看见那山门隐藏在绿色的霞光中。
沿着篱笆根部行走,鞋子被霜冻得打滑,已经把自己的心事倾诉给了金黄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访:拜访;寻找
2. 朱道士:指姓朱的道士
3. 不遇:没有见到
4. 题:在事物上写文字或题诗
5. 山扉:山间小屋的门
6. 闲来:闲暇时
7. 松下:松树下面
8. 叩:敲门;探寻
9. 仙家:神仙所住的地方,此指道观
10. 碧霞:美丽的彩霞
11. 步绕:步行环绕
12. 篱根:篱笆的根部
13. 霜屦:穿着草鞋经过霜冻,比喻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14. 滑:光滑
15. 已将:已经
16. 心事:心中的想法和感受
17. 黄花:菊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一位隐居高士而未能见到的情景。首句“闲来松下叩仙家”点明探访的目的地以及环境氛围——松树下的一处隐士居所。次句“惟见山扉掩碧霞”则揭示了寻访的结果——紧闭的门扉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
诗人以“步绕篱根霜屦滑”表达了自己在山中的行走状态和心态:脚踩霜履,步履滑,暗示着山径的湿滑;同时,这也表现出了诗人的从容与淡定,即使不能拜访到隐士,也依然保持着一份内心的平静。尾句“已将心事语黄花”则是将整首诗的主题推向了高潮,诗人虽然没有找到隐士,但他将自己的心意寄托在了路边的黄花之上,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成功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一种由衷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朱道士不遇题山扉》是南宋诗人翁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1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即宋理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由于北方战乱,许多文人志士隐居山林,追求宁静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翁森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决定放弃世俗的追求,转向隐逸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朱道士交好,经常一起在山间游览、探讨道学。
同时间段内,时代背景知识包括: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道教文化、隐逸思想以及江南地区的山水风光等。这些因素都对翁森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寻访朱道士未果的失望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精神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