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一
雕弓玉节出天阊,士女如山拥绣裳。照海旌旗摇电影,切云戈槊耀荣光。佽飞禁旅严千帐,罗拜夷酋列几行。德协谦尊齐赞颂,力辞黄屋福威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雕花的弓和玉石的箭袋走出苏州城,士兵和女子如同山一般聚集着锦绣衣裳。照耀大海的旗帜如电影般摇曳,锐利的枪矛在云中闪耀着光辉。佽飞的禁令使军队严格守卫千顶帐篷,那些夷族的首领们则罗列成行。他们的品德与谦逊的君主相协调,共同接受赞美;他们坚决拒绝皇帝的恩赐,使福气与威严飞扬。

去完善
释义
《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一》是清末著名大臣李鸿章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七言诗。
1. 丙戌:天干地支的年份表示方法,这里指公元1886年;
2. 醇邸:对清朝皇帝的尊称,这里是光绪皇帝;
3. 雕弓玉节:形容精美的弓箭和仪仗;
4. 天阊:城门,此处代指京城北京;
5. 士女如山:形容跟随出行的官员与百姓众多;
6. 绣裳:华丽的衣物;
7. 照海旌旗:海上战船上的旗帜;
8. 电影:形容旗子被风吹动的样子;
9. 切云戈槊:高耸入云的兵器;
10. 佽飞禁旅:指保护皇家的军队;
11. 严千帐:整齐地驻扎着上千顶帐篷;
12. 罗拜夷酋:排列着拜见的光绪皇帝的外国首领;
13. 德协谦尊:美德使皇上名声大振;
14. 齐赞颂:众人一起赞美歌颂;
15. 黄屋:皇帝出行时的车马;
16. 福威扬:彰显帝王的福气和威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清朝将领李鸿章在随醇亲王巡视海域时的场景。首联写出行的盛大场面,雕弓玉节象征着威严,士女如山的拥绣裳则展示了当时的繁华。颔联中的照海旌旗、切云戈槊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装备和阵容,表现了威武之势。颈联中的佽飞禁旅、罗拜夷酋则具体展现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尾联则通过赞美醇亲王的德行,强调了他的谦逊态度和实际能力,以及他拒绝黄屋之尊的决心。全诗既表现了对巡海之旅的豪放之情,又体现了国家团结、民族和谐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一》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于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身为两广总督,正肩负起备战的重任。这首诗描绘了他跟随醇亲王巡视海防的情景,表达了其对国家海防的重视以及对抗外侮的决心。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列强环伺、内忧外患之际,尤其在李鸿章主张“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近代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然而,改革并未完全取得成功,内外矛盾依然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希望通过整饬海防、加强训练,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