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七
生自湘西葬邗北,昙花一霎总因缘。魂归楚水应无路,夜夜春山叫杜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从湖南来到扬州,一切都是短暂且注定的缘分。我的灵魂回到湖北应该没有路了,只听到每天晚上春天的山里传来了杜鹃鸟的叫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西:湖南省的西部地区,是古代武陵蛮地的一部分。
2. 邗北:指扬州地区,邗是古代邗国所在地,后来成为扬州地区的代称。
3. 昙花一霎: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瞬间消失。
4. 楚水:楚国境内的水域,这里可能指湖南、湖北等地的水域。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冬梅为题,但并非在咏物,而是借冬梅之生命历程,追忆一位侍姬的生前身后事。诗人将她的生地与死地分别设在湖南(湘西)与江苏(邗北),用“昙花一霎”来概括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第三句中的“楚水”可指代屈原投江之地——汨罗江,即诗人寓指这位侍姬已离世无法回归;而最后一句的“夜夜春山叫杜鹃”则描绘出一幅寂静之中鹃鸟悲啼的画面,隐喻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七》是清代名臣李鸿章为悼念其侍妾冬梅所作的诗篇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当时李鸿章年仅25岁,尚未进入官场。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积贫积弱,民众疾苦。而李鸿章本人则是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他的父亲李文安在朝为官,对李鸿章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然而,年轻的李鸿章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对功名的追求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尊重。
在这一时期,李鸿章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早逝,这使得他对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开始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些追悼冬梅的诗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