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 其一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囷。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徙倚独伤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年的辛勤耕耘,宛如一匹勤劳的老黄牛和一头负重的老马,奔波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然而浩大的灾难过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生存下来。借酒消愁、浇灌胸中的郁结,枕戈待旦、试图释放内心深处的矛盾。用剑弹出忧愁又能有什么作用呢?真正能挽救危难的人必定存在。我的黑发逐渐变白,代表岁月和艰辛,但仍然在保卫国家的道路上独自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诗题中的“丙辰”指的是公元1856年(清朝咸丰六年);“明光镇”是地名,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西部;“旅店题壁”表示在旅途中借宿的旅店墙壁上题写这首诗。
2. 四年牛马走风尘:比喻过去的四年如同牛马般奔波劳碌。
3. 浩劫茫茫:形容灾难深重,形势险恶。
4. 藉浇:借助酒来浇灭心中的不快。
5. 胸磊块:指郁结在胸中的忧虑和愤懑。
6. 枕戈:枕着武器而睡,形容时刻准备战斗的紧张状态。
7. 胆轮囷:形容胆量极大。
8. 愁弹短铗成何事:意为自己虽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只能徒劳地弹奏着短剑。
9. 力挽狂澜:努力挽回局势,使之不致恶化。
10. 绿鬓渐凋:形容头发逐渐变白,暗示年龄增长。
11. 旄节落:形容失去官职或地位。
12. 关河徙倚:站在关隘河边,形容四处漂泊。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 其一》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在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作品。这一年,他刚刚在太平天国战争后获得了一个短暂的休整期。当时,清政府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被镇压下去,但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对外则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在南方进行的军事扩张。
在此背景下,李鸿章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深感国家危亡,重任在肩。于是,他在旅途中写下了这首《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 其一》,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决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