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二
枢帅忠诚上格天,春明问字十年前。文章坛坫驱今古,气象沧溟罩万千。威憺江湘弥抑抑,腹藏兵甲亦便便。出师再表争形胜,知在龙蟠虎踞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指挥官的忠诚感动了天地,春天里的明亮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文字。文学界的论坛古今不息,犹如苍茫的大海笼罩了无数的生灵。威严的江水与湘江之间弥漫的是一种抑制的力量,肚子里蕴藏的武器也是丰富而多变的。为了再次出征争夺有利的地形,我们应该知道,那正位于如龙盘踞、虎踞之地附近。

去完善
释义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二》是清代诗人李鸿章的作品。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主帅的忠诚以及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枢帅:指中央政府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最高统帅或皇帝。
2. 忠诚:对国家和人民忠诚。
3. 上格天:这里的意思是君主的上天启示。
4. 春明:指的是北京,因为北京位于春天的东部。
5. 问字:指求学。
6. 十年:指诗人求学的时期。
7. 文章坛坫:指文学艺术的地位。
8. 驱今古:指新时代的来临。
9. 气象沧溟:形容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10. 万千:形容数量众多。
11. 威憺江湘:形容国家的威严强大。
12. 弥抑抑:形容主帅沉稳持重的形象。
13. 腹藏兵甲:形容武将的才能和智慧。
14. 便便:形容武将的气宇轩昂。
15. 出师再表:指再次出征。
16. 争形胜:争夺有利的地形地势。
17. 龙蟠虎踞:指南京城,寓意龙盘虎踞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感慨与对过去的回忆。首句提到“枢帅忠诚上格天”,表明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作者的才华横溢以及他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春明问字十年前”,意味着作者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努力寻求真理,寻求人生的答案。而“文章坛坫驱今古,气象沧溟罩万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文章的自信,认为自己的文章可以超越古今,能够涵盖世间万象。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威憺江湘弥抑抑,腹藏兵甲亦便便”,表达了自己对于军事斗争的准备充分,充满信心。最后一句“出师再表争形胜,知在龙蟠虎踞边”则是预示了未来的战争将会在中国的边境发生。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未来战争的担忧和准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二》,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李鸿章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道光末年(约公元1850年),正值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内外交困的时期。此时的李鸿章刚刚崭露头角,开始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太平天国的起义,清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文人的李鸿章,在感叹国家时局的同时,也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他师从曾国藩,积极倡导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振兴中华。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李鸿章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恩师曾国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改革的期望。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