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四
浮家千里蓟门回,城角西风战鼓哀。娇女扶持同北徙,可怜辛苦贼中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移居千里蓟门关, 城市角落西风瑟瑟鼓声哀。
女儿柔弱亦同行, 堪怜艰苦贼寇之来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蓟门:古地名,泛指北方边塞之地,这里可能是作者在北方边关视察或征战时所写。
2. 西风:秋风,与“北风”对应,可能暗示战事的风声。
3. 战鼓哀:形容战鼓声中饱含悲哀之情,与首句“浮家千里蓟门回”相呼应,表现出战乱背景下的悲凉气氛。
4. 娇女:这里是侍姬冬梅的尊称,同时也指代她受到宠爱。
5. 扶持同北徙:指侍姬冬梅伴随作者一同到北方戍边。
6. 贼中来:因战事而流离失所来到此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政治家李鸿章悼念他的侍妾冬梅所作。诗中描述了战乱时期,他们全家千里跋涉,从蓟门返回。在城角寒风中的战鼓声中,冬梅搀扶着家人一同北上避难,无奈却在途中遭遇贼寇,令诗人感到万分心疼和痛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冬梅不幸命运的深深哀痛和对战乱年代的深切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四》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在1879年创作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这一年,他刚刚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因人事纷争和官场腐败,心境并不舒畅。此诗正是他在郁闷之中对亡故的爱姬冬梅的追悼之作。
在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正值晚清时期,国力日衰,内外矛盾重重。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鸿章虽竭力挽救国家危局,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终未能如愿以偿。这首诗中的哀伤之情,既是对爱姬的悼念,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