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一
况瘁椿庭隔九泉,沈沈寒日坠虞渊。锦囊未敢忘三矢,荩箧何曾名一钱。江表伶俜悲弟妹,墓门荒寂剩园田。海枯石烂心难死,遗恨空将泪雨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家族亲情的思念和对自己的悲伤境遇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作者悲痛的心情,父亲去世使他心情沉重;颔联写作者怀才不遇、贫穷无名的现状;颈联提到兄弟姐妹们的离去以及墓地的荒凉;尾联则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悲哀无法被时间磨灭,只有眼泪可以倾诉内心的痛苦。
下面是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父亲的离世使我悲痛万分,寒冷的冬日如同堕入深渊一般令人压抑。我始终牢记着父母的教诲,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和抱负,尽管现实中的我依然贫困潦倒,从未得到过任何名利。遥想远方的兄弟姐妹,他们同样遭遇着生活的艰辛,一个个离开了这个世界,只剩下荒凉的墓地和田地。然而,就算海枯石烂,我的心也无法死去,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和无法挽回的遗憾只能化为泪水,如雨般洒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去完善
释义
1. 况瘁:形容内心疲惫痛苦的样子;
2. 椿庭:指父亲;
3. 九泉:指地下,这里表示去世;
4. 沈沈:形容沉重压抑的状态;
5. 寒日:寒冷的太阳,此处寓意时日凄凉;
6. 坠虞渊:坠于深渊之中,这里表示陷入困境;
7. 锦囊:古人用以装诗文的袋子,这里借指诗人本身的才能与智慧;
8. 三矢:古代射礼的三种射法,此处指代各种才干;
9. 荩箧:古人用以装衣物的箱子,这里借指诗人的才学;
10. 一钱:喻指一点才学或名声;
11.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12. 伶俜:孤独无依的样子;
13. 弟妹:兄弟姊妹;
14. 墓门:墓地的大门;
15. 荒寂:荒凉寂静;
16. 园田:田园风光;
17. 海枯石烂:形容时间久远,景物未变;
18. 心难死:心情难以平复;
19. 遗恨:留下的遗憾;
20. 泪雨:形容泪水如雨般落下。

去完善
赏析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一》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深深眷恋。首联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面对寒冷的冬日,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无奈。颔联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担当,虽然身处困境,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颈联则表达了对兄弟姊妹离散的悲伤,以及对家园荒芜的哀叹。尾联则以“海枯石烂心难死”表明诗人坚定的信念,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最后的“遗恨空将泪雨填”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一》,是清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李鸿章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左右,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
在这一年间,中日两国因朝鲜问题引发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全面爆发。当时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而李鸿章作为国家重臣,忧心忡忡,故有此诗表达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一时期,李鸿章身处困境,一方面要应对国内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对外事务,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他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压力,但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利益而努力。
此外,这一时期的清朝社会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