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舍题壁 其一
黄河东抱乱山流,迢递征途又暮秋。愧我年华同邓禹,飘零书剑未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河向东环绕着群山流淌,漫长的旅途又到了秋天的时候。惭愧的是我的年龄与邓禹相仿,却还在漂泊江湖没有立下赫赫战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东旅舍题壁 其一:此为标题,表示这是李鸿章在山东旅社墙壁上题诗的第一首。
2. 黄河东抱乱山流:描述黄河向东环绕,乱山流动的景色。
3. 迢递征途又暮秋:“迢递”形容路途遥远,“暮秋”指秋天的末尾。这句意为在遥远的旅途中已经进入了秋天。
4. 愧我年华同邓禹:邓禹是东汉的开国功臣,这里用他的例子自谦年事已高尚未取得功名。
5. 飘零书剑未封侯:表达了作者四处奔波,未能建功立业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乱山、旅途和暮秋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一位胸怀壮志却未能建功立业的诗人形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年华与功业的愧疚之感,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诗句中的“邓禹”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曾以书生之身投身军旅,最终立下赫赫战功。诗人将自己与邓禹相比,暗示了自己虽然尚未建功立业,但仍然有着一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这种情感在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东旅舍题壁 其一》是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李鸿章(1823-1901)所作。这首诗创作于1860年,即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此时的李鸿章刚刚因在皖北抗击太平军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江苏巡抚。
在这段时间里,李鸿章结识了曾国藩等朝野名士,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内部相互支援,共同推动了对太平天国的清剿。这使得他声名鹊起,并在朝廷中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也暴露出清朝政治的诸多问题,使李鸿章深刻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西方列强入侵,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疾苦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等一批有志之士纷纷投入到自强求富的改革之中,力图挽救国家危亡的命运。此诗正是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表达出作者面对国运时艰、忧虑国事的心情以及对未来改革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