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小姑山感怀 其二

标题包含
登小姑山感怀 其二
东南归路莽萧条,皖口千峰若为招。半局残棋存战舰,八年恨事付寒潮。灵风下水征帆疾,落日中原汗马骄。孤客不堪回首望,苍茫一片劫灰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鸿章(1823年-1901年),本名鸿章,字少荃,号骥生,安徽合肥人。中国晚清政治家和外交家,被誉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经历: 李鸿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父李文安曾官至刑部侍...查看更多
ZJinnnG
去完善

译文
从东南方向归来,路上显得十分萧条和荒凉。在皖口的众多山峰之中,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这艘战舰还留有那盘未下完的棋局,八年的怨恨随着寒潮渐渐消散。河风吹动着行进的船只快速前行,落日照耀着中原地带的骑兵雄壮威武。独自一人的旅客难以回头张望,因为眼前只有那一片被战火燃烧后的废墟。
ZJinnnG
去完善
释义
1. 东南:指从长江流域向东南沿海的方位。 2. 归路:回家的路。 3. 莽萧条:形容草木茂盛而凄凉萧条的景象。 4. 皖口:古地名,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境内,长江北岸的一个渡口。 5. 千峰:众多山峰,此处可能指的是大别山脉。 6. 为招:为了吸引。 7. 半局残棋:比喻局面紧张但尚未完全失败的局面。 8. 战舰:战斗舰艇,这里可能指的是当时的中法战争中损失的部分船只。 9. 八年恨事:指中法战争(1883-1885年),这场战争是清朝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李鸿章在这场战争中担任钦差大臣和总指挥。最后虽然达成和解,但是战败的事实使得国人十分不满。 10. 寒潮:寒冷的潮水,这里可能是比喻当时的政治气候。 11. 灵风下水:《史记·封禅书》中提到“八风”,其中一种叫“灵风”,其方向代表顺风顺水的意思。 12. 征帆疾:航船行驶得很快。 13.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这里可理解为中国的领土。 14. 汗马骄:指英勇善战的骑兵部队。 15. 孤客:孤独的旅客,此处可能指的是作者本人。 16. 劫灰烧:佛教术语,意思是经过火灾后留下的尘土,这里可能是比喻历经磨难后的荒凉景象。
ZJinnnG
去完善
赏析
《登小姑山感怀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祖国东南大地上所见的荒凉景象和内心深处的感慨。诗人以“东南归路莽萧条”开篇,描绘了皖口千峰的苍茫景色,展现出一幅沉郁苍凉的画卷。 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以“若为招”的发问,表达出对眼前景象的无尽感慨。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半局残棋存战舰,八年恨事付寒潮”,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以残棋和战舰象征过去的战争与悲剧,而将八年仇恨付诸于寒潮,则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无奈。 随后,在第四联“灵风下水征帆疾,落日中原汗马骄”中,诗人通过描绘风中扬帆远航的场景,以及落日余晖下奔驰战场的景象,展现了奋发向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最后,在“孤客不堪回首望,苍茫一片劫灰烧”的诗句中,诗人以孤客自比,表现出身处乱世,无法忘怀往事的痛苦,以及对未来前途迷茫的心境。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ZJinnnG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小姑山感怀 其二》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李鸿章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所创作的诗歌。在这个时期,他因主张自强新政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先后担任了北洋通商大臣、两广总督等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国防和海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中国在与日本的对决中遭遇惨败,暴露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目睹国家的颓势,李鸿章深感忧虑。他在小姑山之巅,凝望远方的大海,回想起当年洋务运动的一幕幕场景,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抒发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作。 在这首诗中,李鸿章通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ZJinnnG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