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二
万千气象蜃楼高,忽地齐烟涌六鳌。慈佛护持看献瑞,仙舟共济敢辞劳。自怜坚壁心偏苦,却愧屯田诏屡褒。无限临歧依恋意,漫吟潭水答云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展现出各种景象的幻影般美丽,突然间所有的景观都显现出来。有仁慈的佛祖在守护,看着献上祥瑞的景象。 仙境中的船一同航行,没有谁敢叫苦说累。自我感觉坚固的心偏偏常常感到痛苦,而惭愧的是被皇上的屡次表彰和慰问。对这美好景色无限的留恋,随意的唱出心中的曲子来回应这些美好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丙戌:公元1886年。
2. 醇邸:指醇亲王奕譞(xuān),光绪皇帝的父亲。醇邸是其王府的称呼。
3. 潭水:湖南省的醴(lǐ)陵县有泉水,相传可治病,称为“潭水”。这里泛指具有神奇功能的泉水。
4. 云璈(áo):古代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常用于宫廷雅乐,此处代指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二》,描绘了在巡海的旅途中,诗人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和内心的感慨。诗中的“万千气象蜃楼高”描绘了海边壮丽的景色,以及海上出现的幻景——“蜃楼”。接下来,“忽地齐烟涌六鳌”形容海水突然涌起,如同传说中的巨龟“六鳌”浮出水面。这种景象象征着大海的变幻莫测。
然后,诗人通过“慈佛护持看献瑞,仙舟共济敢辞劳”表达了对皇家的忠诚和对自身使命的坚定。虽然旅途艰辛,但因为有皇家庇护,诗人仍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紧接着,“自怜坚壁心偏苦,却愧屯田诏屡褒”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辛勤工作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有些惭愧。
最后,“无限临歧依恋意,漫吟潭水答云璈”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的留恋和不舍。尽管有诸多困扰,但他仍然愿意为皇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二》是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在公元1886年(丙戌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一年,正是清朝光绪十二年,时局动荡不安,外患日益严重。
李鸿章在这一年间的经历非常丰富。首先,他在年初被任命为北洋大臣,主持天津直隶地区的政务,肩负起保卫京畿的重任。接着,他参与了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后的处理工作,并在六月应邀为醇亲王奕譞巡视海防提供咨询,亲眼目睹了清朝国防的虚弱状况。在这种背景下,他与醇亲王一同考察了天津炮台、山海关等地,并在旅程中对国家的海洋防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与此同时,甲午战争的阴影正在逐渐逼近。东学党起义使朝鲜局势骤然紧张,中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面对外部威胁,李鸿章在中央政府内部展开斡旋,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但他的努力最终未能奏效,甲午战争在第二年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