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雪泉
庐峰潄玉旧传名,今见青原喷雪成。
两处山川肯相下,洗除尘垢一时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庐山瀑布自古闻名,如今看到青原山瀑布如雪般飞流。这两处山水美景不相上下,洗净尘埃污垢让人顿觉清爽。
去完善
释义
1. "庐峰":庐山山峰,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2. "潄玉":原指瀑布,这里引申为山泉流水。
3. "青原":指青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
4. "喷雪":指泉水喷涌而出时如同白雪般的美景。
5. "肯相下":指两地山水相互媲美,不分上下。
6. "洗除尘垢":意指清泉具有洗涤心灵的作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喷雪泉》,描绘的是庐山和青原山两地山泉的美景。首句“庐峰潄玉旧传名”,作者以“庐峰潄玉”作比,形容山泉在阳光照耀下的美景,展现出庐山的知名度及其风光之美。紧接着,“今见青原喷雪成”,诗人又将读者引向青原山,用“喷雪”来形容山泉喷涌时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两处山川肯相下,洗除尘垢一时清”。这两句诗将两地的风光连接在一起,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山水有涤荡污垢的功能,使得大自然变得干净清澈,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喷雪泉》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至1160年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王朝与金朝关系紧张、战事频仍的时期。
胡铨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但因在朝廷中直言不讳,多次上疏批评皇帝和权臣,被贬谪至江西等地。后来,虽然得到皇帝的召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又因与权臣意见不合而被排挤,再次遭到贬谪。在江南地区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朝不断南下侵扰,而南方的南宋朝廷内部却腐败不堪,政治斗争激烈。胡铨作为一名正直的文人,对这种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往往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喷雪泉》就是他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有感而发,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