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三
寄栖容幕燕,覆节等醯鸡。
欲雨风多北,穷秋日易西。
官书便夜读,家报索亲题。
早晚骖騑入,重门坼印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在屋檐下休息,如同一幕戏剧;树上的叶子凋落,犹如倒下的酒瓶。
北方的风让人想下雨,秋天的太阳逐渐西沉。
公务文书要在晚上阅读,家里的信件需要亲自书写。
早晚要去办公室,重重的大门留下深深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栖:暂时停留。这里指客居任职。
2. 容幕:帷幕。这里指幕府,官员的寓所。
3. 覆节:遮蔽篷船。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地位低微。
4. 醯鸡:醋瓮里的蠛蠓,形容渺小之物。这里比喻自己的身份卑微。
5. 欲雨:快要下雨。
6. 多北:北方天气多变。
7. 穷秋:秋天末尾。
8. 日易西:太阳容易落山,意味着时间过得快。
9. 官书:公务文书。
10. 夜读:夜间阅读公务文书。
11. 家报:家书。
12. 索亲题:索要并亲自书写。
13. 早晚:表示肯定。
14. 骖騑:原意是四匹马驾车时两侧的马。这里指随从人员。
15. 重门:一道道门。
16. 坼印泥:拆封后留下的印泥痕迹。
去完善
赏析
《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三》是北宋诗人李公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日的所思所感。
首联“寄栖容幕燕,覆节等醯鸡”,以燕子和醯鸡为喻,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地位卑微的境遇。寄栖,指燕子在秋天时离开北方,飞往南方过冬,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羁旅生涯;覆节,指醯鸡(一种昆虫)在晴天的早晨翻动翅膀,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挣扎求存的无奈。
颔联“欲雨风多北,穷秋日易西”,描绘了秋日的天气变化和日落的景象。欲雨,表示天气即将转变,可能有雨;风多北,指北风刮起,带来寒冷的天气;穷秋,即深秋;易西,表示太阳容易落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官书便夜读,家报索亲题”,描述了诗人在秋日夜晚读书的场景。官书,指公务文件;便夜读,指利用晚上的时间阅读;家报,指家书;索亲题,指希望亲自写家书给家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勤奋工作和思念家人的心情。
尾联“早晚骖騑入,重门坼印泥”,展望了诗人回到家乡的情景。早晚,指某一天;骖騑,指马车;重门,指家门;坼印泥,指书信上的印章已经干涸。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期待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三》是他晚年所作的一组诗歌之一。这首诗以“西江波影碧”起句,描述了江水如碧、波光粼粼的景致。接着他以比喻的手法,形容秋风如客愁,寓意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
在11世纪下半叶的北宋时期,国力逐步走向强盛,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使得文人地位逐渐上升。李公麟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中,他既是文人又是艺术家,与当时的知识分子有着广泛的交流。然而在他的生活中,因为官场风波和身体原因,使他不得不远离政治中心,他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病痛中度过的。
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李公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身对生命、时光以及个体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传达出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事无常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