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热爱鬼谷子,他在清澈的小溪边没有世俗的污染。
他精通治理国家的道理,却选择在白云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七雄争霸的时代,天下的君主已经很久没有了。
表面的荣耀并不值得珍惜,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显露才华。
他的胸怀宽广得可以包容整个宇宙,然而他却甘愿收缩其志。
难道他只是为了长寿而像山木那样藏匿,或者只是和麋鹿一起生活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吾爱鬼谷子: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此处指陈子昂所敬仰的智者形象。
2. 青溪无垢氛:青溪,河流名,这里指代清幽之地;垢氛,污浊之气。形容隐居之处的清静美好。
3. 囊括经世道:将治理国家的道理全部包括在内。
4. 遗身在白云:将身体隐藏在白云之间,意指归隐山林。
5. 七雄方龙斗: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龙斗,喻指诸侯争霸战争。
6. 浮荣不足贵:浮荣,短暂而虚浮的荣誉;不足贵,不值得珍视。
7. 遵养晦时文:遵循韬光养晦的策略。
8. 舒可弥宇宙:舒展可以充满整个宇宙。
9. 卷之不盈分:收起则不满分寸。
10. 山木寿:山木寿命长久。
11. 空与麋鹿群:只与麋鹿为伍。

去完善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陈子昂这首诗歌以“吾爱鬼谷子”起笔,描述了一个隐逸之士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鬼谷子的敬爱和敬仰,同时传达出希望像鬼谷子一样,在青山绿水之间保持内心的纯净。紧接着,诗人以“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描述了这位隐士的高远境界,他深谙世事之道,却又超然物外,如同天上的白云般自由飘逸。
然后,诗人以“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描绘了当时战乱频繁、君主缺失的乱世景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人追求荣华富贵,但诗人认为这是不值得追求的。因此,诗人提倡“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告诫人们应该遵循适时的韬光养晦之道,不要过分追求虚浮的名利。
接下来,诗人用“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形容这种韬光养晦的智慧,它就像可以展开来包容整个宇宙,也可以收拢起来不占半点空间。最后,诗人以“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收尾,表明这种智慧并非只是延年益寿,更是让人超脱尘世,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摒弃,以及在这种生活方式中领悟到的深刻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初,也就是唐朝初期。
在这个时期,陈子昂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年轻时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后来虽然在朝廷担任了官职,但又因为触犯权贵而被贬为庶民。尽管如此,陈子昂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推动文学改革,提倡复古之风。
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子昂深感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息息相关,因此写下了这首感慨万千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在这首诗中,陈子昂通过对古代先贤的赞美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陈子昂成为唐代文人中的佼佼者,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