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重光寺
上穷苍石蹑丹梯,祖意谁参只履西。
晓阁浓阴云散岭,亥堂清影月双溪。
池开今日青铜鉴,碑立何年碧玉圭。
静觉官名微可笑,南华经里一醢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攀登至高峭壁,探寻古老智慧;谁悟真谛,又踏向何方?
曙光初露的楼阁笼罩在云朵之间,夜色下的厅堂如清水映月般倒映着两条溪水。
池塘宛如古代的铜镜,古碑屹立犹若碧玉玉器。
或许觉得这职业有些滑稽可笑,但我只愿在这《南华经》的世界里追寻那一份宁静与平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石:深青色的石头。这里指代山势险峻。
2. 丹梯:登山之阶梯。
3. 祖意:佛教禅宗用语,指的是佛祖的本意或核心思想。
4. 只履西归:达摩祖师传说中的一种形象,只身一人携一只鞋子返回西方极乐世界。
5. 晓阁:早晨的楼阁。
6. 浓阴:浓郁的树荫。
7. 云散岭:云雾消散的山岭。
8. 亥堂:深夜时分的讲堂或教室。
9. 清影:清幽的影子。
10. 月双溪:月色下两条小溪相映的景象。
11. 青铜鉴:古代的青铜镜子。
12. 碧玉圭:绿色的玉石制成的圭表,古代用于测日影以定时刻的工具。
13. 南华经:庄子著作《庄子·内篇》中的一篇,原名为《南华真经》。
14. 醢鸡:指代各种庖厨之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重光寺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信仰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句中的“上穷苍石蹑丹梯”展现了诗人攀登寺院的过程,以“祖意谁参只履西”表达了对禅宗信仰的敬仰。而“晓阁浓阴云散岭,亥堂清影月双溪”则通过描绘寺院周围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静谧环境的喜爱。接下来的“池开今日青铜鉴,碑立何年碧玉圭”则表达了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最后一句“静觉官名微可笑,南华经里一醢鸡”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以及对《南华经》中那种超然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重光寺》是南宋诗人吴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重光寺时所见的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根据历史资料,吴栻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这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外患频繁,社会矛盾激化。吴栻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都反映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此外,重光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也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总之,《登重光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吴栻在南宋时期的生活经历和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其次,诗人登上重光寺时所见的景色;最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使其成为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