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望再赋暑雪轩
石照台高暑不侵,雪横天际蜀西岑。
但知赋客如梁苑,那得参徒似少林。
月上便成银色界,风生兼作海潮音。
可怜火宅人空老,谁解跏趺一解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照射下的石台高度让人难以感受到炎热,漫天飘落的雪就像西方蜀地的山巅。只知道这里有众多才子如同梁苑一般,哪里会有像少林寺那样的僧侣信徒。当月亮升起时,一切都变得如此静谧而美丽;微风吹过,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可惜这繁华世界的人们依然在空虚中老去,有谁能够明白放下执着、解脱束缚的道理呢?
去完善
释义
1. 和田望:地名,位于新疆。
2. 再赋:再次创作。
3. 暑雪轩:避暑的地方。
4. 吴栻:南宋文人。
5. 石照台:古时的名胜之地,这里指代高大的地方。
6. 蜀西岑:四川西部的高山。
7. 赋客:诗人,这里指的是古代文学家。
8. 梁苑:汉梁孝王的东苑,这个地方文人墨客聚集,文化繁荣。
9. 参徒:佛教信徒,指去参拜的人。
10. 少林:中国河南省嵩山的少林寺,这里指代佛教圣地。
11. 月上便成银色界:月亮升起的时候,天空一片银色。
12. 海潮音:形容声音宏大如同海潮的声音。
13. 火宅:佛教术语,比喻人生的苦难世界。
14. 跏趺:佛教盘腿坐的姿势。
15. 解襟:敞开胸怀,形容心情畅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和田望”为主题,描绘了夏日雪峰的壮丽景色。首联通过“石照台高”和“雪横天际”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颔联以“梁苑赋客”和“少林参徒”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和僧人生活的向往。颈联中,“月上便成银色界”暗示了夜晚月光照耀下的雪山美景,而“风生兼作海潮音”则寓意着大自然中的和谐共生。尾联则以“火宅人空老”和“跏趺一解襟”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田望再赋暑雪轩》是南宋时期诗人吴栻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边疆战事不断。
吴栻在此时期经历了不少人生波折。他一生勤奋好学,却因战乱影响,科举考试多次受挫。然而,这并未影响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坚持创作,以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担忧。
这个时代背景下,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纷纷涌现。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不少文人在政治生涯上遭受挫折,选择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吴栻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呈现出田园生活、江山美景等主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