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一水自东流,萧萧霜木秋。
笑谈轻万乘,身世老扁舟。
薄俗迷方饵,高人悟直钩。
至今驯不散,沙上晚来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流向东滚滚去,秋天的树木显得有些凋零。
在闲暇时笑语欢歌,任凭世间万千繁华。
性格高洁的人已经悟出人生真谛,名利地位不过是过眼云烟。
渔翁们的身影仍立在岸边,他们的心境早已与大海相融,晚风轻拂过水面,带起几许波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钓台:这里指浙江桐庐的严子陵钓鱼处。
2. 吴栻:字济之,号钓台。
3. 一水自东流:描述江水自行流淌的景象。
4. 萧萧霜木秋:形容秋天的草木被霜冻过的样子。
5. 笑谈轻万乘:以轻视的态度谈论皇帝。
6. 身世老扁舟:诗人以扁舟为伴度过一生。
7. 薄俗迷方饵:世俗之人受迷惑追求功名富贵。
8. 高人悟直钩:隐士领悟到用直钩钓鱼的真谛。
9. 至今驯不散:鱼群依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10. 沙上晚来鸥:夕阳下的沙滩上有归来的鸥鸟。
去完善
赏析
《钓台》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宁静的江水和寂静的白霜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追求平静的心境。诗中的“笑谈轻万乘”表现出诗人的超然物外的心态,即使面临权力诱惑也从容淡定。而“身世老扁舟”则表现了诗人选择简朴生活、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
在诗的后两句中,“薄俗迷方饵,高人悟直钩”象征着世俗之人沉迷于荣华富贵,而诗人才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清净与安宁。最后一句“至今驯不散,沙上晚来鸥”则以栖息在江边沙滩上的鸥鸟为象征,展现出一种独立于尘世的自在状态。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垂钓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钓台》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金兵屡次南侵,国家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吴栻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因为战乱而离家避难,辗转各地,目睹了百姓的痛苦和国家的危亡。
在诗歌《钓台》中,吴栻以钓鱼台为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借古讽今,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重整河山,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