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郭处士庄
几里松阴处士家,亭台潇洒静无哗。幽人睡起浑无事,半卷疏帘看晚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几里远的松树下是隐士的家,亭子和台子显得非常潇洒和宁静。这位隐士从睡眠中醒来,感觉一切都很平静,他放下半卷着的窗帘欣赏着美丽的晚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郭:指城外的地方。
2. 处士:未做过官的读书人,这里指隐士。
3. 幽人:指隐居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乡村景象。首句“几里松阴处士家”,通过“几里”和“松阴”两个词汇,形象地展示了乡村的幽静与距离感,同时传达出隐逸之士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接下来,诗人以“亭台潇洒静无哗”描述了庄园的景致,通过“潇洒”与“静无哗”这两个形容词,既表现了庄园之美,又强调了其安静、宁静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物的描绘。“幽人睡起浑无事”,这一句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人物与世无争的心态。最后一句“半卷疏帘看晚霞”,则是通过具体的动作,进一步展示了这个场景:在晚霞映照之下,主人公半卷着稀疏的窗帘,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致的描绘以及对人物的刻画,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以及美好田园的热爱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郭处士庄》是宋代诗人吴栻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40年左右。此时,正值金国入侵中原之际,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一种恬静、悠然的田园生活气息,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吴栻的人生历程中,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因此,他对于民间疾苦和百姓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诗歌中,他通过对郭处士庄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抗金事业,以图恢复中原故土。而吴栻则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哀愁的一种反映。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战乱中的心态变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