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岩 其二

标题包含
灵岩 其二
济南惊蛰隠新雷,底事阳关叠叠催。 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发已千茎雪,今日心仍一寸灰。 文雅台边蜗有舍,瓮头归去泼春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济南在惊蛰时隐藏了新的雷声,为什么阳关不断地催促呢? 不能说泺源涌出来的水像沸腾一样,只能说是站在高高的山阜上显得高峻。 未来可能头发已经变白,但今天的心仍然是冷漠无情的。 在文雅台边有一个可以容纳蜗牛的小屋,离开的时候用瓮里的酒庆祝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济南:地名,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 2.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昆虫冬眠的结束,万物复苏的春天开始。 3. 底事:什么事。 4. 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此处可能是比喻一个遥远的地方或美好的时光。 5. 叠叠催:反复催促。 6. 泺源:泺水的源头,这里指济南的泉水。 7. 觱沸:泉水涌出时发出的声音。 8. 崧阜:指泰山。 9. 千茎雪:形容白发苍苍。 10. 文雅台:可能是一个文化古迹或景点的名字。 11. 蜗有舍:蜗牛般的简陋住所,形容居住条件简陋。 12. 瓮头:酒坛子,代指酒水。 13. 春醅:春季酿制的酒,这里泛指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惊蛰时节的新雷景象和灵岩山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济南惊蛰时的景象开篇,隐喻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孕育。接着通过阳关叠叠催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的“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济南泉水的赞美和对灵岩山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泺源涌觱沸的场景并不适合表达他的心情,而只有灵岩山上的美景才能让他感到欣慰和满足。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他年发已千茎雪,今日心仍一寸灰”来表达自己已老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悟。虽然头发已经变白,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执着的心。结尾的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文雅台边的蜗居生活,以及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传达了他面对岁月沧桑时所表现出的豁达和坚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岩 其二》是清代诗人吴栻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62年-1722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这个时期,吴栻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出任过地方官员,因廉洁奉公、政绩卓著而受到百姓爱戴。然而,他在官场上却遭遇了种种挫折,甚至被诬陷入狱。这段坎坷的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下,清朝初期的文化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蒲松龄、纳兰性德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强调诗歌要具有教化作用,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吴栻的《灵岩 其二》也表现出了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