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独酌
独坐萧斋自掩扉,杯残仆倦怅依依。一帘疏雨青镫暗,万里秋风白雁飞。庾亮楼头今夜好,张骞槎上几人归。栖迟视见添斑鬓,何日沧江觅旧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坐在安静的房间里,掩上门,看着剩下的半杯酒和疲惫的仆人,心中充满了惆怅。窗外细雨朦胧,灯光昏暗,秋风中,大雁在天空飞翔。今晚在庾亮楼头的景色真好,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像张骞一样顺利返回呢?悠闲地看着自己日渐花白的头发,什么时候才能在江边的故地找到我曾经的码头呢?
去完善
释义
1. 萧斋:诗人独居的书房。
2. 掩扉:关上门。
3. 杯残:指酒已喝完。
4. 仆倦:疲乏劳累。
5. 怅依依:惆怅依恋的情绪。
6. 疏雨:稀疏的小雨。
7. 青镫:微弱的灯光。
8. 白雁:秋雁,此指秋天。
9. 庾亮楼:在江西九江市南部的峰火山,山下有龙开河,注入长江。因东晋庾亮曾在此山建筑楼台而得名。
10. 张骞槎:张骞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曾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槎指木筏或竹筏。此处指代张骞远行的事迹。
11. 栖迟:漫游,游历。
12. 斑鬓:花白的头发。
13. 沧江:江河,这里指江南地区。
14. 旧矶:过去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中秋夜独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中秋之夜独饮的情景。首联“独坐萧斋自掩扉,杯残仆倦怅依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书房饮酒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心情。颔联“一帘疏雨青镫暗,万里秋风白雁飞”,通过描绘细雨、灯光、秋风、白雁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颈联“庾亮楼头今夜好,张骞槎上几人归”,以庾亮楼和张骞槎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栖迟视见添斑鬓,何日沧江觅旧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何时能回到家乡的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夜独酌》是明代诗人吴栻的一首描绘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为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吴栻的生活也颇为坎坷。他一生历经了官场的起伏,见证了国家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面对时局的无奈,吴栻的心情变得沉重,时常感到孤独和忧虑。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的夜晚,此时正值农历八月十五,本是团圆之时,却因战乱和离散而无法与家人团聚。诗人以月亮为背景,通过描绘“月露”“水光”等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然而,在这幅画背后,却隐藏着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他独坐月下,借酒消愁,感叹时光荏苒,人生如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