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焘合江亭 其二
闻公载酒合江亭,要使邦人识使星。
宿雨乍晴聊信马,晓风初熟更扬舲。
赋成不是缘鹦鹉,诗就当和为脊令。
只欠湘灵来鼓瑟,渔歌声断数峰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领导您要在江边亭子设酒宴,邀请大家认识您的风采。
雨后初晴,我们暂时骑马闲逛,拂晓的风刚刚吹过,我们再次启航。
写诗不是为了模仿鹦鹉学舌,而是要与朋友们一同分享和感悟。
只差湘水女神过来弹奏琴瑟,当她的歌声停止时,那座青山便显得更加苍翠了。
去完善
释义
1. 周焘:南宋官员,字子和,号州江居士,曾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通判。
2. 载酒:带着酒前往。这里指周焘宴请客人。
3. 邦人:当地人,民众。
4. 使星:古代称使者或使臣为“使星”,此处指周焘本人。
5. 宿雨:隔夜的雨。
6. 信马:随意骑马,无目的游荡。
7. 晓风:清晨的微风。
8. 初熟:刚刚成熟。
9. 扬舲:乘船出行。
10. 鹦鹉:一种鸟类,能模仿人类语言。这里比喻善于模仿的诗人和文章。
11. 和:唱和,写诗回应。
12. 脊令:鸟名,即鹡鸰。古时有“鹡鸰在原”的说法,形容兄弟友爱之情。
13. 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善鼓瑟。
14. 渔歌:渔民唱的歌谣。
15. 声断:声音消失。
16. 数峰青:形容山景之美。
去完善
赏析
《和周焘合江亭 其二》以“使星”寓指有才华的使者——周焘。诗人在想象中随着周焘“信马”“扬舲”,领略着雨后初晴、和风徐来的景色,随后文采斐然地描述了友人的才情横溢和对诗歌的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格调清新,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周焘合江亭 其二》是南宋诗人吴栻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此时距离靖康之难已过去50多年,南宋王朝在经历了最初的艰辛后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在这个背景下,吴栻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变化。
吴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就以才学闻名于乡里,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直到公元1146年,他才被任命为汉阳军知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他在任期内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反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在政治斗争中失意的吴栻,开始关注民生问题,并致力于文学创作。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但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使得许多文人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吴栻的创作热情高涨,他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如《和周焘合江亭 其二》等。
在这首诗中,吴栻描绘了合江亭的美景,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然而,他也深知现实中的困苦,因此在这美好的景象中,又流露出一丝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当时南宋社会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