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峰院
野僧迎客笑开关,更拂残碑藓字班。
徐姓仙归空碧洞,越封王去漫青山。
影来秋月林千缺,声落春风水一湾。
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僧人笑着打开门迎接客人,还擦拭着斑驳石碑上的苔藓。仙人徐氏已回到青碧洞府,越国的封王也已离开留下青山。月光洒在千树成林的秋林上,声音落在春天流水的小溪旁。品尝那满是杯中的香茶,走过桥就是热闹的人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峰院:地理位置不详。
2. 吴栻:诗人,生卒年不详。
3. 野僧:在寺庙修行的僧人。
4. 笑开关:指僧人微笑着打开门。
5. 拂残碑藓字班:擦拭残留字迹的石碑。
6. 徐姓仙:指仙人徐福,相传他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
7. 越封王: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勾践被封为越王。
8. 林千缺:形容树林中光线透过树叶形成的斑驳光影。
9. 焙茗:用文火烘烤茶叶。
10. 瓯:一种陶瓷器皿,这里指茶具。
11. 强啜:勉强品尝。
12. 过桥车马:指越过寺庙大门,进入繁华人间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越峰院》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越峰院的清幽与神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影来秋月林千缺”与“声落春风水一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氛围。此外,结尾两句“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则暗示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远离世俗纷扰的心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峰院》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栻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金国和南宋之间战事频仍,边境局势紧张。而南宋国内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经济衰退。
吴栻,字汝翼,号梅山,是南宋高宗时期的一位进士。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长大后文采斐然,善于诗歌创作。然而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很难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因此,吴栻虽然才华横溢,却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这首诗中,吴栻以“越峰院”为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乱时代的忧虑。他描述了家乡的美景,以及自己在越峰院的岁月。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回忆只能化作无尽的哀愁。吴栻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越峰院》是在南宋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吴栻通过描绘家乡的美好景象和自己的回忆,抒发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