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卢女曲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柳垂金屋暖,花覆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还将卢女曲,夜夜奉君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月春已过半,宫殿中白日渐长。
绿柳低垂温暖金屋,繁花覆盖玉楼的香气。
在梳妆台前先对镜整理仪容,再调整笙簧的音乐。
每晚演奏卢女的曲子,献给君王听。

去完善
释义
1. 杂曲歌辞: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 卢女曲:古代乐曲名,相传为春秋时期卢国人所作。
3. 二月春来半:农历二月,春天已经来临了一半。
4. 宫中日渐长:皇宫中的白天逐渐变长。
5. 柳垂金屋暖:柳树垂下的枝条在金碧辉煌的房屋周围,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6. 花覆玉楼香:鲜花覆盖在白玉般的楼宇上,散发出阵阵香气。
7. 拂匣先临镜:打开梳妆匣子,先对着镜子整理妆容。
8. 调笙更炙簧:调整笙的音调,使其更加和谐。
9. 还将卢女曲,夜夜奉君王:每晚都要演奏卢女曲,献给君王欣赏。

去完善
赏析
《杂曲歌辞·卢女曲》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宫廷景象。在初春时节,皇宫里的日子逐渐变长,温暖的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柳树低垂,花朵覆盖着玉楼,弥漫着芬芳的香气。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春日里精心打扮自己,拂拭梳妆匣,对镜贴花黄。调笙(一种古代管乐器)的旋律在她手中悠扬婉转,如同春天的气息般动人。她弹奏着卢女曲,这是一首优美的曲子,仿佛把春天的美好都融进了音乐之中。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宫廷春景图,展现了春日里的温馨、宁静与美好。同时,通过描述这位美丽女子的形象,传达了春天赋予人们的生机和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卢女曲》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40年至756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玄宗朝至天宝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诗人崔颢在这个时候身处盛世,但他的人生际遇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赴京应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感悟。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将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在唐玄宗时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的宫廷音乐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卢女曲”最为著名。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崔颢的这首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女子动人的风貌,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