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真观妙冲先生归山以诗送之
当年问道属高人,曾揽霞衣到紫宸。身是三山云外侣,心无一点世间尘。征鸿望极幽栖远,驾燕归飞洞府新。多谢为传心法妙,此真真外更无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向有德之人请教真理,他们身穿紫袍,仿佛披星戴月。他们是遥远的仙境之友,心灵超脱凡尘,毫无杂念。他们的视角如同展翅翱翔的大雁,远离俗世的烦恼;他们的归来如同神仙驾驶彩车,焕发新的生机。感谢他们传授的珍贵智慧,这便是真实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葆真观:位于南京,是宋徽宗的一位道友——葆真观妙冲先生的住所。
2. 问:探寻。
3. 高人:指葆真观妙冲先生。
4. 揽霞衣:穿着五彩斑斓的霞衣。这里形容葆真观妙冲先生的形象。
5. 紫宸:皇帝的住处。这里象征皇帝对葆真观妙冲先生的尊重和礼遇。
6.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这里用来形容葆真观妙冲先生的超凡脱俗。
7. 云外侣:天上的伴侣,这里形容葆真观妙冲先生的超脱世俗的高雅品质。
8. 一点:形容数量极少。
9. 心法:道教的心得和方法。
10. 真真外更无真:道家认为,真正的真理之外没有其他真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皇帝赵佶为其归山的葆真观妙冲先生所作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了先生的道行高深,如同身披霞衣的神仙。接着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他的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如“身是三山云外侣,心无一点世间尘”。最后,诗人祝愿他能够在幽静的洞府中获得新的归宿,并感谢他为世人传播神秘的道法。整首诗展现了道家生活的美好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葆真观妙冲先生的深深敬仰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末年,时值宋徽宗赵佶在位。赵佶在年轻时热爱书法、绘画等文艺活动,并有一定的造诣。但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却表现不佳,逐渐将国政交给奸臣蔡京等人,导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另一方面,赵佶在位期间,佛教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皇家庙宇屡有兴建。
据史载,这时政局动荡,北方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皇帝对道教神仙的求拜及宫观的兴建,都无济于事。虽然身为帝王,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对国家大局也显得无能为力。这首诗正是作于这样的时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