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笛弄松江明月,蓑披笠泽归云。
若话青霄快活,五侯何处如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吹奏着松江月色的笛声,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人江畔归来,白云悠悠。若是谈起那青空之上的快乐生活,五位显贵又怎么能和你相比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松江:河流名称,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这里代指诗人所在地江南水乡。
2. 蓑(suō):蓑衣,一种用棕麻制成的防雨衣物。
3. 笠泽:又称笠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的富阳地区。这里代指富春江一带。
4. 青霄:青云、蓝天,这里指高空,比喻在高位的人。
5. 五侯:五个地位显贵的王侯,这里泛指权贵。
去完善
赏析
《草堂》是南宋诗人苏庠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情趣的七言绝句。首句“笛弄松江明月”描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景图,通过笛声和江面的明月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次句“蓑披笠泽归云”则以江南水乡的特色景物为引,通过对蓑衣、笠帽、江水和归云这些元素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第三句“若话青霄快活”表达了诗人向往青云直上、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满足。尾句“五侯何处如君”则是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回应,流露出诗人在现实的境遇中依然保持独立与自尊的精神风貌。整首诗画面生动,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水乡特色和生活气息,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堂》是南宋诗人苏庠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苏庠度过了他人生的晚年时光。他早年曾为官,后因不满时政而退隐山林,成为一名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他常常以田园诗的形式,表达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国家仍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外部,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压力;在国内,统治阶层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苏庠便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