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持上人题延庆寺清玉轩
水芳未动城南路,一一僧簷有竹看。
政尔尘埃能自表,故应悠久澹相安。
长杨晓猎干戈肃,古棘春朝万玉寒。
碧眼阿师来授记,化龙飞去抑何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边芳草不动声色地映照在城南路上,一处处僧檐下都有竹子观赏。尽管尘土飞扬却无法掩盖其本质之美,因此它们长久以来都显得平静而淡泊。太阳初升时,杨树的影子逐渐拉长,显示出战争时的严肃气氛;春天到来时,荆棘间的春色如同万片碧玉般寒冷。那位碧眼的禅师来到此处进行传授,教化众生如何修炼成龙的过程并不容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指依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作诗。
2. 持上人:指延庆寺的主持僧人。
3. 水芳未动:指春天未到,水面上的花草还未萌发。
4. 城南路:指延庆寺所在的城市的南部道路。
5. 一一僧簷:指每一间僧房的屋檐。
6. 政尔:正确的古汉语表述,意为“只因为”或“正是因为”。
7. 尘埃能自表:指世俗的纷扰无法干扰这里的环境。
8. 故应悠久澹相安:指这里的生活宁静而持久。
9. 长杨:代指古代皇家狩猎的地方。
10. 晓猎:指清晨狩猎。
11. 古棘:古老的荆棘丛。
12. 万玉寒:形容春天的早晨冷风吹过,仿佛万千玉片落下一样。
13. 碧眼阿师:指眼睛碧绿的和尚。
14. 化龙飞去:佛教术语,意指修行圆满后化为神龙升天。
15. 抑何难:表示非常困难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延庆寺清玉轩景色的诗。首联以水芳未动的城南路和一一僧簷有竹看勾勒出宁静的寺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感悟。颔联通过政尔尘埃能自表、故应悠久澹相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象的态度——一切自有其规律,无需过多干预。颈联以长杨晓猎干戈肃、古棘春朝万玉寒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为全诗增色不少。尾联则以碧眼阿师来授记、化龙飞去抑何难的句子,表现了宗教信仰的神秘力量,也为诗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首诗以清雅的笔墨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持上人题延庆寺清玉轩》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张良臣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时期(公元1086年-1094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同时也是北宋文化繁荣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张良臣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他曾因直言不讳而受到贬谪,在政治上受挫。然而,他的才情并未因此而湮灭,反而在文学和艺术上得到了更深的锤炼。因此,他在诗中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和争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佛教文化在当时影响深远,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为张良臣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在诗歌中融入了禅意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