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怀华山隐者

标题包含
怀华山隐者
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师来到了壮丽的华山,寂静无声,难觅知音。 秋天的好梦有时可以见到,但独行的云朵却无处追寻。 在神清气爽的山巅站立,在冰冷的瀑布旁吟咏诗歌。 应该嘲笑那些苦苦追求名利的人,他们深陷于都市的尘嚣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太华:华山。 2. 杳杳:形容遥远或深远的样子。 3. 良音:美好的声音。这里指华山的隐者的消息。 4. 秋梦有时见:有时能在梦中见到隐者。 5. 孤云无处寻:找不到隐者的踪迹,就像天空中的孤云一样难以捉摸。 6. 神清:精神清澈。 7. 峰顶立:站在山峰之巅。 8. 衣冷瀑边吟:在瀑布旁边吟咏诗歌,虽然衣服被冷水打湿,依然保持高昂的兴致。 9. 应笑:应该笑话。 10. 干名者:追求功名的人。 11. 六街:泛指繁华的街道。 12. 尘土深:形容尘世纷扰。
去完善
赏析
《怀华山隐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蔑视的诗。诗中首先描绘了隐者在华山的超凡脱俗生活,“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暗示隐者高洁的品质和超脱的态度。而“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的敬仰和渴望。接下来的两句“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和高雅风度。最后两句“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以想象的方式对比了隐者和世俗追求名利的人,突出了隐者的淡泊名利和作者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展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隐逸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华山隐者》是一首描绘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作。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刘昭禹,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追溯。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经历中找到一些线索。 在唐代,科举考试逐渐成为了士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刘昭禹也不例外。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可能因此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 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影响刘昭禹创作的原因之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人们普遍追求自由、豁达的精神境界,这也使得隐逸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文人墨客都渴望远离尘嚣,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刘昭禹也不例外。 总之,刘昭禹的这首《怀华山隐者》是在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文化的向往双重作用下创作的。通过对隐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过上内心宁静的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