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霁望岳麓

标题包含
晚霁望岳麓
湘西斜日边,峭入几寻天。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 崖崚危溅瀑,林罅静通仙。谁肯功成后,相携扫石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洒在湘西的边缘地带,陡峭的山峰直插入天际。翠绿的树木覆盖在城市之中,如同一幅屏风展现在千家万户的前面。山涧瀑布飞流而下,悬崖边的静谧和山林深处的宁静仿佛与仙人相通。有谁愿意在成就一番事业之后,和我一起在这里安眠呢?
去完善
释义
1. 湘西:中国湖南省的西部地区; 2. 斜日:夕阳; 3. 峭入:峻峭地插入; 4. 几寻天:指极高的天空; 5. 翠落:绿色的植物散布; 6. 重城:城市四周有城墙; 7. 屏开:像屏风般展开; 8. 万户:众多人家; 9. 崖崚:险峻的山崖; 10. 危溅瀑:高耸的瀑布溅起水花; 11. 林罅:林木间的空隙; 12. 静通仙:安静得如同仙境; 13. 谁肯:有谁愿意; 14. 功成:成就事业; 15. 相携:互相扶持; 16. 扫石眠:打扫石头睡觉。
去完善
赏析
《晚霁望岳麓》刘昭禹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湘西地区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尤其是岳麓山的峻峭与壮观。首句“湘西斜日边”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夕阳西下,夜幕即将降临,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的“峭入几寻天”进一步描绘了岳麓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巍峨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则从近处描绘了城市的繁荣景象。绿油油的树木覆盖着整个城市,家家户户的窗户像屏风一样打开,展现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然后的“崖崚危溅瀑,林罅静通仙”则将视线转向自然风光,陡峭的山崖和瀑布流水相互映衬,寂静的树林仿佛通向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最后两句“谁肯功成后,相携扫石眠”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与好友一起在山间赏景、卧石而眠,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霁望岳麓》是唐代诗人刘昭禹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巅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860年左右,此时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刘昭禹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由于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他在回乡期间,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并写下了许多反映百姓苦难和社会矛盾的诗篇。这一时期的刘昭禹,人生经历丰富,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唐宋之交,社会变革剧烈,各种思想观念冲突激烈。刘昭禹在这个大背景下,既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又受到了道家、佛家等宗教观念的影响,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独特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