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冠卿旧隐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
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情操高尚始终未起,至死留恋九华山。君主恩情深厚无比,独立之云生性宁静。声名远播国内外,坟墓坐落在繁茂的松林之间。隐约可见曾经栖息的地方,夕阳西下,鸟儿自由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经费冠卿旧隐:诗题,意指前往拜访一位名为费冠卿的古人隐居之处。
2. 节高:形容费冠卿品格高尚。
3. 不起:不再复出为官。
4. 死恋:表示至死钟爱的程度。
5. 九华山:山名,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境内。
6.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7. 情何切:指皇帝对他感情之深。
8. 孤云:指闲散之人,隐士形象。
9. 性本闲:本性清静无求。
10. 中国外:指国外。这里指外国人士听闻其声名。
11. 坟:墓地。
12. 乱松间:松树丛生的环境中。
13. 依约:大概,大约。
14. 曾栖处:过去栖息过的地方。
15. 斜阳:夕阳。
16. 鸟自还:鸟儿自行飞回巢穴。
去完善
赏析
《经费冠卿旧隐》是唐代诗人刘昭禹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费冠卿这位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人格精神和人生态度的敬仰与赞美。首联“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赞颂费冠卿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的信仰;颔联“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以孤云为喻,表现了费冠卿的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隐逸情怀;颈联“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进一步描绘了费冠卿的人生轨迹和成就;尾联“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通过描绘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的景象,暗示了费冠卿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存人间,激励后人。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费冠卿旧隐》是唐代诗人刘昭禹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0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当时的唐朝已经步入衰落阶段,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朽。刘昭禹虽然才华横溢,但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费冠卿是刘昭禹的好友,也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但他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选择了归隐田园。刘昭禹在探访费冠卿的旧居时,看到了他的隐居生活,感受到了他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他创作了这首《经费冠卿旧隐》,以此来表达对费冠卿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首诗中,刘昭禹描述了自己在费冠卿旧居所见到的景象,如“旧宅一径草,故国人空村”,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的命运遭遇的思考,如“独行自扪腹,君亦笑问勋”,展现了他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友谊、人生和自然的深深感慨,体现了刘昭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