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
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
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整天才走了半程的路程,各个山峰都在脚下一览无遗。我的脚步带动了飘浮的云朵,险峻的小径通向天际。瀑布之上的桥梁造型别致,小溪边的商铺显得有些清冷。来来往往的人们不时叹息,年轻时代的豪情壮志早已不再。
去完善
释义
【括苍山】 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刘昭禹】唐朝时期诗人,此诗描绘了他登临括苍山的所见所感。
【尽日行方半】形容在漫长的行程中只走了一半。
【诸山直下看】指站在高处俯瞰群山的感觉。
【白云随步起】 形容云雾缭绕,如同行走在白云之中。
【危径极天盘】 形容山路险峻,延伸到了天际。
【瀑顶桥形小】指瀑布上方有一座小桥。
【溪边店影寒】 描述溪边的商铺显得有些寒冷。
【往来空太息】 表现人们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感叹时间的流逝。
【玄鬓改非难】 指人的头发变白是很容易的事。
去完善
赏析
《括苍山》是一首描绘山间景色的诗,诗人刘昭禹以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展现了括苍山的美丽风光。在诗人眼中,尽日行方半的路程不过是瞬间的事情,因为括苍山的诸山都在脚下,一览无余。接着,他描写了随步起的白云和直通天际的危径,表现出山间风光的神奇魅力。
诗人还观察到了瀑布顶部的桥形和小巧,以及溪边的店影带来的一丝寒冷,这些都是山间寻常可见的景象,但经诗人之手却显得格外生动而富有诗意。在欣赏了这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感概时光荏苒,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这也暗示了他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括苍山》是唐朝诗人刘昭禹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个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刘昭禹在此时期生活坎坷,曾因战乱而流亡,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验。他在《括苍山》一诗中描绘了括苍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